江苏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一)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江苏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一)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南方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和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在本地区消失,而玉器和大型祭坛在中原夏商周文明中找到延伸现象。这表明()

A.中原领先辐射四方 B.区域文明进程趋同

C.中华文明一体发展 D.华夏认同观念加强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在本地区消失,而玉器和大型祭坛在中原夏商周文明中找到延伸现象”可知,代表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的玉器和大型祭坛已经融入到中原文明中,体现了中华文明一体发展,C项正确;题干谈中原文化受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影响,而非对其他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题干也未强调中国文化不受外界影响,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华夷之争,使得周边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感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

2.东汉桓谭在·《桓子新论》中指出:“景武之世,见诸王数作乱,因抑夺其权势,而王但得虚尊,坐食租税,故汉朝遂弱,孤单特立。是以王翁不兴兵领土而径取天下。”该学者()

A.肯定了推恩令的积极作用 B.主张完善郡县制的治理

C.对景帝和武帝措施有异议 D.认为郡县制导致西汉灭亡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桓谭认为汉景帝和汉武帝的措施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导致诸侯王坐食租税加重朝廷负担,同时出现王国对中央的离心,汉朝由此衰败,所以王莽不用兴师动众就能取得天下,这说明作者对景帝和武帝措施有异议,C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A项;主张完善郡县制的治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郡县制导致西汉灭亡,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唐朝大历时期,国家榷盐,粜于商人,商人纳榷,粜于百姓。商人售盐,即使百姓没有现钱,用米谷杂物交换也能成交,某些场合甚至还可以赊购。穷乡僻壤,甚至深山幽谷三五户居家之处,商人肩挑背负,足迹亦能抵达。这表明,榷盐法的实施()

A.提升了国家对物价的调控力 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基层商业网络的发展 D.造成借贷关系的普遍化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榷盐法”实施后,食盐由商人直接卖给百姓。市场化运作后,商人只要有利益,就会出售,因此深山幽谷中的百姓也能得到食盐,这说明“榷盐法”的实施促进了基层商业网络的发展,C项正确;价格由商人决定,是商人与百姓直接交易,没有提升国家对物价的调控力,排除A项;“榷盐法”的实施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B项;借贷关系“普遍化”仅凭材料无法得出,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借贷关系没有普遍化,排除D项。故选C项。

4.北宋白银不是主要流通货币,但1610年容与堂刊行的百回本《水浒传》中多次出现使用白银的情节,如林冲和洪教头比武,柴进拿出一锭25两的银子,作为胜者的奖励;戴宗请萧让写碑文,承诺给50两银子;史进给师傅王进100两银子,作为谢师费;等等。这种反差()

A.说明《水浒传》脱离社会现实 B.折射出明朝白银流通已经普遍

C.证实小说不具备任何史料价值 D.加重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后期(中国)。明后期,这时小说中多次出现使用白银的情节折射出明朝白银已经普遍流通,B项正确;《水浒传》作为小说作品,来源于社会现实又超越现实,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AC项;题干作了不同时期货币使用的对比,没有区域经济的对比,排除D项。故选B项。

5.明清时期,松江府朱泾镇附近四乡盛产棉花,居民又精于纺织,所产棉布闻名遐迩,这里“居民数千家,商贾辐辏”;苏州府的盛泽镇地处桑蚕之乡,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丝业重镇。这表明()

A.江浙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交通便利促进区域贸易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推动市镇兴盛 D.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材料中的朱泾镇和盛泽镇都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市镇。根据材料朱泾镇“附近四乡盛产棉花,居民又精于纺织,所产棉布闻名遐迩”,盛泽镇“地处桑蚕之乡,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丝业重镇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