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学设计.docx

《一剪梅》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品评意象,感受意境,感受李清照词作细腻深婉的风格;背诵词作,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联想法、比较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感受诗歌作品的韵律美、意象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借物抒情、融情入景等艺术表现手法,学习词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意象揣摩诗人的情感。

教学步骤

导入解题——以乐入情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让学生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听了刚才的那首歌,同学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哀伤……

是啊,在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用情至深的女子浓浓的哀伤。其实,我们曾在《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中就与她相遇过。这是一个能用一双纤弱的《一剪梅》教学设计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细手,一樽和着泪的薄酒,一砚拌着相思的浓墨,把萦绕于笔尖的哀伤谱写成生命乐章的奇女子。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李清照,走进她的《一剪梅》。

《一剪梅》教学设计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初读感知——以声传情

分别请一到两名男生、女生诵读,其他同学聆听、教师点评。

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大家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诗眼和句子。

诗眼:愁。

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直抒胸臆。

3.李清照为何生愁?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新婚不久,赵明诚到远方求学,李清照独自一人在家。因思念丈夫难免感到孤独寂寞。孤寂就像缀满天边的流苏,总在夜深人静时,猛然落下,撞得词人的心,一片冰凉、空濛。相思无奈,锦心无寄。寂寞,指尖绕。挥手,转身,苍凉一片。低眉,俯首,孤影自怜。正所谓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4.播放课文视频朗诵,感知愁情。

合作探究——缘景明情

《一剪梅》教学设计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1.李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这种相思闲愁?

《一剪梅》教学设计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

意象:红藕、香残、玉簟、兰舟、锦书、雁字、月、花、水。

2.你认为哪个意象最能传达出词人的情感?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自由发言,畅谈自己对意象的感悟。

=1\*GB3①红藕香残——“红藕香残”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2\*GB3②玉簟——暑退秋来,枕席生凉,既是肌肤的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3\*GB3③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象征思念。陆游《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4\*GB3④回雁——鸿雁传书,“雁”的意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GB3⑤满月——千里明月寄相思(反衬、乐景写哀情)。“月”意象:常寄寓思念故乡,怀念亲朋的美好愿望。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一剪梅》教学设计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6\*GB3⑥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身处西楼,因惦念丈夫行踪,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盼望锦书到达。感慨雁字空回,锦书难托。感叹明月自满,人未团圆。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相思之情都萦绕于词人心头。

《一剪梅》教学设计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

=7\*GB3⑦落花流水——韶光易逝、青春难在。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王实甫《西厢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触动了韶光易逝,青春难再之感。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3.小结:词中运用的所有意象都与相思有关,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看似处处写景,实则字字言情。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冷清萧条的意境,表现女词人孤独寂寞相思难

文档评论(0)

孙二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文档领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