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知识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pdf

“古文字”知识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文字”知识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古文字学的知识和理论对古代汉语教学具有

重大意义,不仅可以增强对古代字词本义的探求和理解,有

效辨识近义词或同义词,还有助于把握文言句意,正确认识

古代文化。在古代汉语教学中,运用古文字知识要以造字结

构为基础分析字形,字词的分析要与具体文章相结合,同时

还要注重提升任课教师的古文字素养,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

效果。

关键词:古文字说文解字古代汉语

一、引言

古代汉语历来被学生视为晦涩难懂、难学难考的课程之

一。从内容上看,古代汉语讲授的是古代字词语法和文化知

识,距离现代化的今天有很大的距离;从教学方法上看,大

部分老师采的都是传统的泛读法、练习法等填鸭式教育,无

法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现阶段古代汉语课堂教学

效果不理想、事倍功半的现状,笔者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及在

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实际经验,探索着将“古文字”知识引入

到古代汉语教学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进而提高学生对

古代汉语的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古文字学的创立和主要理论

汉语文字学是中国传统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

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历史悠久、著作宏富,在中国学术

史上占有显著地位。汉语文字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字,包括文

字的性质、文字的起源、文字的发展、以及文字的形音义等。

和古代汉语课程紧密相关的主要是汉语文字学的一个重要

分支――古文字学,古文字学最早孕育于宋代的金石学中

(金石学是以青铜器及其铭文与石刻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

问,它的内容实际上包括有铭刻学和考古学两门学科[1]),

直到晚清时期,随着音韵学、训诂学的繁荣发展以及甲骨文

的发现和研究,使得古文字学终于从金石学中分立出来,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古文字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等有着密切

的联系,它的研究对象是古代文字,包括汉语文字的起源、

汉字的构型、汉字的形体演变以及考释方法等。

在历代古文字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优秀著作,如吴大徵

《字说》、孙诒让《古籀拾遗》《古籀余论》《名原》等;学

者们在研究中也归纳出许多重要理论,其中,尤以”六书“理

论最为显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次明确界定了

“六书”的概念,它是对文字结构的概括,包括:指事(如:

上、下),象形(如:日、月),形声(如:江、河),会意

(如:武、休),转注(如:考、老),假借(如:令、长)。

[2]经过历代学者的讨论,对“指事”“象形”“会意”“形声”

的认识日趋一致,但对“转注”“假借”的理解却大相径庭。

有的学者认为“转注”“假借”为造字之法;戴震则指出此

二者为用字之法,并明确阐述,产生极大影响。[3]由此,“六

书”理论便确认为是“四体二用”之说。

三、“六书”理论对古代汉语教学的积极意义

“六书”理论揭示和概括了汉字形、音、义的内在关系,

对于古代汉语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一)可以增强对字词本义的探求和理解

汉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点,可以通过文字古文形体的分

析来辨别字义,加深对字的本义的理解和认识。如“我”,

现代汉语作第一人称代词,表示“自己”。《说文解字》:“我,

施身自谓也。”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基本相当。然而追溯“我”

字的古文字形:甲骨文作,像带有齿刃的钺之形,金文作、

春秋金文作,皆是兵器之形。可见,“我”最初应表示某种

兵器,战国以后,除作人名、地名外,多假借为第一人称代

词。[4]在这里,应该严格区别“我”作为字的本义和作为词

语的义项。

词汇教学是古代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在古代汉语词

汇中,以单音词占多数,即一个字代表一个词语。如《左传?

隐公元年》:“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自姑待之’。”13

个字皆为单音节词语。因此可以根据字的古文形体和造字构

型来辨识词的本义。

如“亡羊补牢”中的“牢“字,现代表示“牢固”或“监

牢”的意思,然而把这两种意义放入成语中显然都不太准确。

“牢”,甲骨文中上部作(覆盖之形),下面是(牛)。检

《说文》:“牢,闲,养牛马圈也。”,是有牛羊的圈栏之形。

将成语中的“牢”翻译成其本义“关牛羊牲畜的圈栏”,显

然更为准确。

《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诗句“彼有遗秉,此有滞穗。”

诗经讲究结构对称,此处的“秉”显然不是“拿”“持”的

意思,而应是和“穗”相对应的名词性词语。《说文》:“秉,

禾束也,从又持禾。”甲骨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