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重点课文阅读要点.docx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重点课文阅读要点.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忆读书》阅读要点(第一单元)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突出读书感受的强烈。[(1)点题(2)总领(3)感受]

2、第二段中“不是??而是??“这句话突出表现了什么?突出表现了“我”对《三国演义》的喜爱。[喜爱]

3、说说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表达出“我“对故事下文的渴望和眷恋之情。[(1)渴望(2)眷恋]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

表明“我”下了很大的决心去读书,也说明“我”读起来很费劲。[(1)决心(2)费

劲]

居.然.越读越懂

表示出乎意料,表现了“我”越读越懂的惊喜。[(1)意外(2)惊喜]

4、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对《三国演义》的喜爱?

因不能听讲《三国演义》,只好带着无限悬念含泪上床睡觉;咬牙下决心自己阅读《三国演义》;和书中人物同悲共喜,为关羽和诸葛亮的死而大哭。[(1)含泪上床(2)咬牙阅读(3)同悲共喜]

5、书中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请结合本文举例说明。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6、根据文意,说说作者喜欢读《水浒传》,不喜欢读《荡寇志》的原因。

《水浒传》人物个性鲜明,《荡寇志》没有人物个性。

7、指出下列三句话中引导的作用

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滋味。(表示引用)

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表示着重指出)

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表示特定称谓)

8、同是读《红楼梦》,作者在十二三岁和中年时,对书的理解有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

主观原因:十二、三岁,作者对《红楼梦》的兴趣不大;中年后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滋味。

客观原因:《红楼梦》本身含义深刻,不好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红楼梦》的理解增强,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增强。

9、作者说“读书好”,你能从“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一段中找出能表明“读书好”的句子吗?

(1)“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2)“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10、作者要求大家“读好书”,请你说说作者的好书标准是什么?情节精彩,人物如生,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

11、作者还教给大家选择好书的方法,这一好方法是什么?进行比较。

12、“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大家的勉励。[(1)总结(2)勉励]

《风筝》阅读要点(第一单元)

1、第①段中“惊异”和“悲哀”分别指代什么内容?“惊异”的是冬天的空中浮动着风筝。“悲哀”的是想起了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且

无从补过。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景物(环境)描写。渲染肃杀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3、归纳第②段的内容,并说说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内容:写过去故乡放风筝的事情。

作用:渲染故乡春日儿童放风筝的热闹景象,表达我对冷酷现实的憎恶,对春日温和的憧憬。

4、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现在由北京看到风筝联想到故乡放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就觉得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5、“我”对放风筝持什么态度、对小兄弟呆着看风筝又持什么态度?

“我”对放风筝的态度是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对小兄弟呆着看风筝的态度是认为是笑柄,非常可鄙。

6、第③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儿童形象?描写方法: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儿童形象:瘦弱多病、天真活泼、无拘无束、喜爱风筝。

7、第③段写“我”和小兄弟对风筝的不同态度,两者对比有什么作用?“我”厌恶风筝,小兄弟异常喜欢风筝,两者对比揭露了封建思想对“我”的毒害,也为下文写“我”虐杀弟弟的风筝梦作了铺垫。

9、第④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举例分析。

神态描写。“我”:愤怒、傲然;小兄弟:惊惶、绝望。

动作描写。“我”:折断、掷、踏扁风筝。

10、第⑤段中“我的惩罚”指的是什么?“精神虐杀的一幕”又指什么?“惩罚”指“我”已为少年时代的举动受到了心灵的惩罚,感到后悔不安。“精神虐杀的一幕”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把风筝折断、踏扁。

11、第⑤段“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一句中“不幸”一词该怎样理解?“我”对小孩放风筝原以为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现在通过这本书才知道游戏是

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认识的转变使“我”的良心受到谴责,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