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不同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pdf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不同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一、【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元素化合物的认识有了一

定的基础。本节课不同价态的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应用的理论知识是氧化还原部分的知

识,学生已在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一节中系统学习过,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元素化合

物知识的深入学习,又是对氧化还原知识的利用和巩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

生进一步了解含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的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并且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激发化学学习兴趣,提高自身动手实验的基本技能,加深

对含相同元素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的感性认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也会让学生

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价值及其意义,使学生热爱化学、赞赏化学。

二、【教材解析】

本节是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硫、二氧化

硫和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教材首先根据硫在元

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利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从化学变化的视角考虑硫

单质能否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等发生反应,使学生掌握研究非金属单质性

质的基本思路;之后,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硫的化合物(包括二氧化硫、硫酸)的化学性

质。教材以工业制硫酸的生产原理为载体,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来综合认识含硫化合物的

氧化性和还原性,并结合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基于证据探究浓硫酸的氧化性。接下

来,设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实验,对构成物质的离子进行检验,提升学生“宏观辨

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最后,设置“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探究活动,

要求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角度,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方案,选

择适当的实验试剂,探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提升学生“变化观念”等学科核心

素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对本节的要求: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情景素材建议为:火山喷发中含硫物质的转化;“雷雨发庄稼”;

工业制硫酸;食品中适量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去色、杀菌、抗氧化);酸雨的成因与

防治。实验及探究活动:浓、稀硝酸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性质;浓硫酸的性质;溶液中

2-

SO等离子的检验。因此内容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为硫和二氧化硫,第二课时为硫

4

第三课时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本节为第三课时的内容。

设计思想】

依据2017版2020年修订的化学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通过化学魔术引

起学生兴趣,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解决疑惑,学生自主活动小组讨论,老师适当引导学

生发现和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同

时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了解不同价态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3、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不同价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核心素养】

1、通过对不同价态含硫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论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的化学核心素养;

2、知道不同价态物质之间能相互转化,使学生形成变化观的素养。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六、【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稀硫酸、NaSO溶液、NaCO溶液、BaCl溶液、稀盐酸试管夹、试管、胶

24232

头滴管、铁架台等

七、【预设过程】

以课本内容设置为指导设计知识主线,以课本实验为导向设计演示分组实验。认识

酸雨,发现转化关系→防治酸雨,设计转化路径→实验验证,构建转化模型→拓展延伸,

应用转化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

八、【方法与策略】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九、【教学内容】

【实验探究】

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NaSO溶液和NaCO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BaCl

24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