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非物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300字.docxVIP

2024《非物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300字.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8

非物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国外的学者往往有着更为集中性与一致性的研究方向,具体来说,主要是集中在推动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所拥有的商品化与本真性、开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等领域。“非遗”的立法保护方面,MichaelS.Siomnsto(2000)在他的研究中,深入的剖析了澳大利亚北方区域的土著人所具备的传统文化处于旅游环境下所面临的生存基本情况,总结出在旅游业中土著居民、传统艺术、本土文化、国际知识产权相互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以及其所具备的重要作用[1]。DanKnox(2008)研究了苏格兰东北部民谣的再创作,观察了本地社区居民和外地游客对民谣改编的态度变化,揭示游客真实性诉求的复杂性,其诉求主要受语境和环境的影响[2]。Saphinaz-AmalNaguib(2013)研究博物馆在构建移民和侨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的工作,探讨在国际移民环境的背景下,博物馆如何保护移民的自尊和社会凝聚力,如何记录、保护和维持移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在研究侧重点上,国外学者似乎更多的倾向于从宏观角度去研究非遗的民族文化、非遗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更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在“非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方面,国外的学者几乎一致的态度觉得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往往会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丧失其特征,从本质上来看,旅游属于一种难以避免的冲击方式,持续性的现代化与同质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遗旅游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上,他们认为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是综合多方面的,有正面影响、负面影响,也可能是相互促进的。正面影响是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兴和传承,让非遗在不同的时代下都能焕发生机活力;负面影响是可能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异或破坏。

2国内研究综述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有了界定,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把目光转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上来,研究的范围比较集中,主要是关于如何认定、旅游产业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旅游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徐赣丽(2005)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需要引进旅游市场机制,要调动政府、学者、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探讨了商品化、舞台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4]。陈莉(2007)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和前提下,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中的交叉,提出不同性质的文化遗产要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要多关注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在精神[5]。阎友兵(2011)提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模式包括区域内的产业联动和区域间的产业联动发展模式,认为两大产业实现共赢,就要通过建设两大产业的发展基地和培育产业集群的模式,打造水平和垂直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链等[6]。雷蓉、胡北明(2012)对2003-2011年间“非遗”开发的三个焦点:开发模式、开发保护所存在的问题、开发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基于此实施相应的综合概述,最终得出今后需要注重的焦点是针对不同种类的“非遗”保护与开发之间的主从关系这一结论[7]。戴俊骋(2018)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对遗产地的地方建构有重大影响,因此要尊重当地居民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当地居民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一定程度上的话语权,这样才能实现地方经济和文化融合可持续发展[8]。张秉福(2019)研究京杭大运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机制,包括动力机制、互利机制、合作机制、保障机制和创新机制等方面内容[9]。翁渭亚(2020)在其研究的“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保护与传承初探”中分析了非遗是旅游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乡村旅游的看点、立足点和突破口,提出面向青少年人群为主的研学旅游有助于非遗的传承保护,通过文旅融合这一契机,打造一支复合型的非遗人才队伍[10]。

综上所述,在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空白的,而非遗对于旅游发展又有一定的促进积极作用,只要处理好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所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旅游开发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江西省也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它与旅游结合起来保护性开发,可以为非遗保护带来新的形式,更好的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能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形式,带动江西非遗保护与旅游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MichaelS.Simons.Aboriginalheritageartandmoralright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0,27(2).

[2]D.Knox.SpectacularTradition:ScottishF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