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无菌医疗器械灭菌工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pdf

13 无菌医疗器械灭菌工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菌医疗器械灭菌工艺注册技术审查

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一、前言

无菌医疗器械是一种无活微生物的产品。即便医疗器械

产品是在满足质量管理体系(例如YY/T0287/ISO13485)要

求的标准制造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灭菌前仍会带有少量的微

生物,此类产品即属非无菌产品。灭菌的目的就是灭活微生

物,将非无菌产品转变为无菌产品。经过灭菌加工的批量产

品中的任一件产品不能保证是无菌的,经过灭菌加工的批量

产品的无菌被定义为在医疗器械中存活微生物的概率,这个

概率即是无菌保证水平(SAL)。对于最终灭菌过的无菌医疗

器械,其存在活微生物的理论概率应不超过10。

-6

本指导原则系对无菌医疗器械灭菌工艺的一般性要求,

未涉及其他技术要求。对于产品其他技术要求有关注册申报

资料的准备,注册申请人还需参考相关的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如有其他法规和指导性文件涉及某类医疗器械灭菌工艺的

具体规定,建议注册申请人结合本指导原则一并使用。

本指导原则系对注册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灭菌工艺方

面的指导性文件,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

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

法,也可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注册

申请人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灭

菌理论和灭菌技术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

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

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范围仅限于采用基于微生物灭活的生

产企业灭菌的无菌类医疗器械的相关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

本指导原则不包括以下情况:1)医疗器械灭菌设备;2)微

生物排除而非微生物灭活的工艺;3)含动物源性材料的医

疗器械灭菌;4)液体灭菌剂浸泡的灭菌工艺;5)一次性医

疗器械重复使用的灭菌;6)医疗机构灭菌的重复使用器械。

三、基本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认为灭菌是特殊过程,其过程有效性不能

完全通过后续的产品的检验和测试来验证,因此应在产品正

式灭菌前进行灭菌确认,并在日常履行常规监测和设备维护。

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

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已得到确认的灭菌工艺、严格的

GMP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目前常用的医疗器械灭

菌方法有湿热灭菌、干热灭菌、环氧乙烷灭菌和辐射灭菌,

其开发、验证和常规控制已有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一)常用灭菌方法概述

灭菌方法

湿热灭菌干热灭菌环氧乙烷灭菌辐射灭菌

项目

环氧乙烷的环状结构断裂主要利用高能射线照射后发

与菌体内蛋白质上的氨基生的电离作用和化学作用,

利用高温使得微生物细胞蛋-NH,羧基-COOH,羟其次是水分经辐射发生电离

2

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成分

白质凝固变性导致微生物的基-OH,巯基-SH活性基作用而产生各种游离基和过

原理产生非特异性氧化而被破坏,

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团烷基化作用,使酶代谢氧化氢再与细胞内其它物质

达到灭菌目的。

膜破坏,达到灭菌的目的。过程发生障碍,从而破坏作用,破坏微生物代谢,从

菌体的新陈代谢,达到灭而导致微生物细胞死亡,达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