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公开课导学案(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短歌行》公开课导学案(生)

PAGE

PAGE1

《短歌行》导学案

编制:一年级语文组夏长欢审核:董磊审批:

格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学习目标:

①了解曹操,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②反复诵读,背诵诗歌,鉴赏诗中的表现手法。

曹操简介:参见学习指导

背景回放: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1、艺海拾贝,史河漫步:请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歌词来源:

临江仙(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自读诗歌,感受基调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本诗的感情基调,你会用那个?

3、听读诗歌,正音明意

速读诗歌,同桌合作,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歌大意,共同完成以下检测:

①注音并解释加点的字:

青青子衿:呦呦鹿鸣:鼓瑟吹笙:何时可掇:

契阔谈讌:绕树三匝:周公吐哺:

②解释加点字并翻译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食野之苹: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但为君故:乌鹊南飞:

4、群读诗歌,析情学技。

诗歌中反复出现“忧”字,①作者究竟忧什么?(情感)②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手法)

各小组围绕以上问题探究,结论写在纸上,每组至少派一个代表发言,分享你组的结论。

5、深读诗歌,品评曹操

(1)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杀伯奢一家后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人负我!”

(4)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对他有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以上是他人对曹操的评价,请你结合《短歌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短歌行》公开课导学案(生)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短歌行》公开课导学案(生)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6、高考链接,小试牛刀

2013年高考全国卷1鹊桥仙(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7、知识补充:

①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用典。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的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古诗人常说的:力透纸背,掷地有声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如:泊秦准(杜牧)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

文档评论(0)

武松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