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丝绸创基业.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千年丝绸创基业

周德华

吴江地处太湖之滨,境内平畴沃野,气候温和湿润,宜于蚕桑的自然生长。从各地出土的纺轮、骨针推断,早在新石器时代吴江先民们就已栽桑养蚕,并从事原始织造。1959年,梅堰出土的黑陶罐上刻有丝绫纹和家蚕图形,乃是祖先对蚕神的崇拜和远古蚕织的明证。

自春秋经秦汉至唐代,吴江早期丝织工艺有所进步,唐时吴江盛产绫,成为贡品,其时吴江曾属江南之吴郡,正德《姑苏志》载:“绫,诸县皆有之,而吴江为盛。唐时充贡,谓之吴绫。”《旧唐书》载:“天宝中吴郡贡方纹绫,大历六年禁织龙凤、麒麟、天马、辟邪等纹,其薄而鸾鹊纹者充装饰书画之用。”其时吴郡所贡之吴绫,以吴江地区为代表,而在唐代宗大历六年(771)以前已能织造出龙凤、麒麟等复杂的花型织物。相传晚唐诗人陆龟蒙曾寓居在震泽、庙港一带,其诗作中有“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及“尽趁晴明修网架,每和烟雨掉缫车”之句,足见当时吴江地区之养蚕缫丝业已相当普遍。

绫之外,丝、纩(丝绵)、绢、绸、帛等亦一直是古代吴江丝绸的大宗产品和实物贡赋,志书上曾记载北宋祥符中,上贡夏税绢9600匹,绸450匹,纩7600斤。北宋、元、明三代仅贡丝一项,每年平均都在4.5万两以上。

明太祖奠基之初,即下令天下:“凡民有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栽桑以四年起科,不种桑,出绢一匹。”志载:吴江境内在洪武二年(1369)有桑18033株,至宣德七年(1432)增至47746株。六十三年间增长了2.65倍。社会经济繁荣的“洪宣盛世”,也正是吴江蚕桑丝绸勃兴时期。明代官营丝织业有所发展,专为官府朝廷织造,如弘治年间吴江县衙门已有籍名在官之丝织匠役77户。而服役于苏州府织染局的轮班丝织工匠多达267户,其中有腰机匠、绵匠、染匠、络丝匠、络纬匠、攒丝匠、挽花匠、织匠等。官府织造工场规模较大,内部劳动分工明确,有利于织造技术的提高。

随着东南沿海的开发,商事日渐繁阜,丝绸贸易尤甚,致使“丝绵日贵”,至明中后期,一斤蚕丝可抵大米3石(每石156市斤),养蚕获利甚丰,于是县境之南,蚕户越来越多,乡野广植桑株,几乎没有闲田旷土,现存古石桥楹联上尚能见到“桑麻蔽野”、“桑麻四野”、“两岸桑麻丰且稔”、“农桑兴大利”之句。于是太湖南岸成为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区,所产优质丝因名湖丝,或称辑里丝(江浙交界之辑里村,因水质清澄,缫出之丝为上品),此区中心的震泽镇成为蚕丝集散地。

明嘉靖年间,盛泽及其周边地区手工丝织业崛起,由男耕女织发展到妻络夫织,形成丝织专业户,至天启年间出现雇人织挽的专业丝织手工工场,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盛泽乃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史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而受到中外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界的瞩目。

入清,丝绸之利日扩,震泽成为丝市,镇中丝行林立,茧丝上市之际,毂击肩摩,其丝市集中之上塘大桥至城隍庙一段街区,称为“丝行埭”。

盛泽成为绸市,四方商贾,辐辏云集。入市交易,日逾万金。一跃成为江南首屈一指的大镇,人口超过2万,无任何市镇所能企及。太平天国战乱期间,传统丝织城市南京、杭州、苏州、湖州等地几经战火洗礼,受创严重,而盛泽偏安一方,非兵家必争之地,损失轻微,各地丝绸商人纷纷到盛泽避难,携来资金,以致人口及经济实力倍增,据《吴船日记》载,晚清盛泽镇人口已逾4万。战后,1880年,江海关官员E·罗契到江南丝绸产地实地调查,其时盛泽丝绸业的织机拥有量和产量已超过传统丝织城市南京、杭州、苏州、湖州等地,一跃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中国四大绸市。与杭州、苏州、湖州等省城、府城相较,其实盛泽仅是县治以下一镇而已。由于江南三织造受创而产量剧减,晚清朝廷也曾直接派员到盛泽来置办“差货”,定织宫廷庆典用绸,数量至巨。清末,盛泽的丝绸业处于鼎盛期,宣统年间重建的白龙桥楹联上刻有“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从饮水更思源”,乃是恰如其分的写照。

清代,震泽镇的丝业亦长盛不衰,成为江南著名丝市。

民国年间,吴江丝绸业步入工业化,1929年,震泽镇震丰丝厂建成开缫,拥有缫丝机416台,职工950人,时为吴江第一大厂。进入30年代后,继又开办开弦弓丝厂和平望制丝所,缫丝工业体系初成。

盛泽丝织业在民国初年引进日本制造的手拉织机和提花装置,步入半机械半手工操作,比之旧式手工织造工效提高一倍,织物门幅加宽,花色品种丰富。1916年,沈鹏创办了经成丝织厂,排设日式织机20台,拥有职工137人,由工场向工厂过渡。20世纪20年代末,盛泽电力织造兴起,不到10年,也即1937年11月盛泽沦陷前夕,盛泽共兴办了电力绸厂51家,其中民生绸厂拥有电力织机48台,工人逾百。王鸣泉拥有民生、新生、光华、大中华等4家绸厂,织机总数达128台,成为吴江最大的资本家。民国前期,

文档评论(0)

shiyougui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