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制度都较好地适应了隋及唐初的社会现实,在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简史》隋唐时期都有哪些制度的变化和创新?

人之变——选官制度一、

隋唐以后?世卿世禄制西周军功爵制九品中正制战国、秦魏晋南北朝两汉??察举制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北宋)苏轼《论养士》科举制

材料一今之中正……随世兴衰,不顾才实,……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教材,思考九品中正制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影响?(一)九品中正制(魏晋)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不利于中央集权。

材料二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代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阅读材料二,思考科举制创立的背景。(二)科举制(隋唐以后)门阀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崛起统治者打破垄断

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和公正。(三)选官制度的变化朝代制度标准方式选官权先秦世卿世禄制血缘世袭奴隶主军功爵制军功军功大小国君汉代察举制品行举荐地方官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评定授官中正官隋唐科举制才学考试中央

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四)科举制的发展

(五)科举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材料一: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zhí)言》有利于君主专制1300年

材料二:晚唐由名族公卿贡举进者占76.4%,至宋代跌至13%;寒族则晚唐仅占9.3%,北宋时增至58.4%。庶族上升,士族没落,促进阶层流动,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三:这种统一的选官标准和方式,排除了地方长官对政策的解释权力,即自行解释人才标准和按个人好恶取舍人才的因素。——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

(六)科举制的影响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日本曾仿行过科举,韩国(朝鲜)、越南曾长期实行过科举制度;19世纪以后欧美强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科举学导论》对中国的影响:科举考试的利弊和影响是重大而复杂的。它既有维护统一与普及文化的作用,又有压抑个性与阻碍科技的后果,既有澄清吏治与鼓励向学的一面,也有做官第一与片面应试的一面。——《重评科举制度》

从本质上讲,大一统的官僚帝国是排斥贵族化的。……要使官僚体系的大多数成员是流动性,而非世袭的。……社会精英不断地被吸纳到管理阶层来,更重要的是确保帝国的皇帝对管理层的人事权。——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组织之变——三省六部制二、

皇帝全国政务监察百官(位低权重)左、右丞相“百官之首”御史大夫(副丞相)九卿太尉军务(虚有其位)1.秦朝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2.汉朝中央官制——中外朝制(一)中央官制的演变

(一)中央官制的演变皇帝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魏晋南北朝时期:将东汉的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职掌这项规定,可使三个中枢机关对国家重大决策互相检查,以收制衡之效。但若门下省或故为异同,中书省或固执己见,则可争论不休,若一意苟合,则又失去复审作用,都会削弱行政效力。于是乃有三省合议之要求。——《中国政治制度史》政事堂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观察唐朝三省位置图,思考三省所处的不同位置反映了什么?唐朝三省在处理政务上根据职能不同有着明确分工。原先本都是内廷官。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的执政长官(宰相)。——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卷一《政体》请回答这段话说明了唐太宗的什么想法,反映了什么情况?提出了君主不能一人独断的政治原则。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地方政务大量向中央集中,引起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