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脉络历史脉络公元2021年宋元、金辽、明清、中华民国公元1000年隋唐五代公元元年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前1000年周、秦、汉公元前2070年夏、商公元前3000年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三皇五帝与欧洲人不同的是,在中国人的想象中,他们从最早的时期一脉相承,有着强烈的情感纽带。—安德鲁玛尔《BBC世界史》

万邦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从部落到国家邦国时代(夏、商、周)早期国家完善纷争时代(春秋、战国)新旧制度转型帝国时代(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地域划分一统初建血缘部族专制萌芽集权巩固一统强化华夏族群形成其他族群其他族群其他族群其他族群多元一体华夏族群扩大其他族群其他族群其他族群其他族群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线索

【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从考古学视角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溯源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及夏商周时期的制度建设,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的特点;2.通过体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生生不息、从未间断的民族属性。从而树立起坚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家国认同。

什么是文明?文明的标准是什么?摩尔根说:“陶器,畜牧业,种植业,建筑术,冶金术,文字”。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夏鼐说:“一是国家,二是城市,三是青铜,四是文字。”雅斯贝尔:“文字、青铜器、城市、宗教礼仪”。文字国家青铜器城市种植业陶器宗教礼仪现在国际上通行的判断标准是,一个文化能不能被称为文明,关键在于是否已经进入国家社会的形态,是否具有社会分工、阶级分化、中心城市和礼仪制度等。

核心概念阐释:早期国家教材在标题中提出了“早期国家”的概念。王和在《中国早期国家史话》中指出,早期国家,是指尚未发展到纯以地域组织为基础而体现为地缘与血缘特征相结合国家形态的初始国家。中国的早期国家指的是夏、商、西周三代,与秦朝以后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管理体制不同,这一时期的国家治理还呈现出氏族时期的一些时代特点。沈长云在《上古史探研》也指出,这一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制约,人们仍然生活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各种“族”的网络中,血缘组织与政治组织的架构相互支撑并往往融为一体;作为成熟国家标志的地域组织并没有建立起来。

一、石器时代: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二、铜石并用时代:文明的碰撞——万邦一统三、青铜时代:文明的合流——家国一体目录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石器时代: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生产生活工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能力发展打制石器渔猎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火生产生活工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能力发展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养蚕缫丝定居生活,修建村社,逐渐稳定打磨结合,使用陶器、玉器制陶、祭坛、神庙、氏族部落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史料实证,思考1:石器时代的彩陶文明呈现什么样的特点?特点:品种多样,技术成熟,古拙大气。

鱼纹彩陶分布图四瓣纹彩陶分布图史料实证,思考2:从彩陶纹饰分析新石器时代遗址反应的文化趋势?由多元走向统一,中原核心地位日益凸显。考古学家:从“满天星斗”(苏秉琦)到“月明星稀”(许宏)。

时空观念,思考3:旧(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特点:①聚河而居;②分布广泛,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材料1:“相隔一千余公里的凌家滩(安徽马鞍山)和牛河梁(辽宁省朝阳市)出土玉器高度相似,共有玉人、龟、箍形器(抽象的龟体)、玉龙、双联璧和鸟猪合体器等,是远距离交流的坚实证据。骨和象牙的箍形器在大汶口文化、庙底沟文化和大溪文化大型墓葬中流行。大口缸是社会上层葬仪和祭礼中的盛储器,盛行于大汶口、崧泽、凌家滩和庙底沟大墓中。钺已经成为表明权力和身份的通用标志。玉、象牙和绿松石等稀有珍贵饰品也广为流传。”——李新伟《“最初的中国”:考古学证据和推想》材料2:陶寺遗址(山西)具有从燕山北侧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域的综合体性质:其典型陶器具有山东、河南、江汉、西北和关中地区龙山时代文化因素;玉琮、玉璧和大型厨刀继承了良渚文化的传统;透雕兽面玉佩受到湖北石家河文化的影响;鳄鱼皮制作的“鼉鼓”来自山东龙山文化;铃和齿轮形器等铜器则受到西北地区的影响。——李新伟《中华文明的宏大进程孕育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