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docxVIP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秩序与人

——《论语》转化运用课

教学目标:

1.落实《论语》整本书阅读,进一步深化对于“礼”和“仁”两个核心概念的理解。

2.基于《论语》的整体阅读,转化运用“礼”和“仁”两个核心概念思辨研读《祝福》。

3.基于补充文本的深入研讨,进一步思辨《论语》中“礼”和“仁”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基于《论语》的整体阅读,转化运用“礼”和“仁”两个核心概念思辨研读《祝福》。

2.难点:基于补充文本的深入研讨,进一步思辨《论语》中“礼”和“仁”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阅读、小组合作研讨、师生互动探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回顾,引入概念?

师:各位同学,今天这节课我们对《论语》的整本书阅读进行转化运用,我们主要聚焦于一个核心话题——秩序与人。之前布置了预习任务,请大家在《论语》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来找一找《论语》中的核心概念。接下来随机采访几位同学,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1:我认为《论语》的核心概念是“仁、义、礼、智、信”。

生2:我认为核心概念是“礼”。

生3:我认为《论语》中的核心概念是“礼”和“仁”。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论语》整本书的认识已经具有了基本的体系。《论语》博大精深,一堂课确实无法面面俱观。这节课我们就主要聚焦于“礼”这个概念来展开我们的研讨。“礼”是一个但凡谈到《论语》都避不开的话题,它在《论语》整本书中被提及了75次,且表现为很多具体形态。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朗读《论语》中的这六章,并谈谈它们体现出了哪个方面的“礼”。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论语·乡党》)

师:同学们刚才在阅读的时候,有一个字音读得不是很准,在这里“吾不与祭”中的“与”应该读四声yù,表示“参与”的意思。接下来,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思考刚才的问题,稍后请同学来分享自己的结论。

生4:我觉得第一章讲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范,就比如说夫妻、父母、君臣、朋友。

生5:我觉得第三章和第五章内容是比较相似的,因为“八佾”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在强调等级关系,是一种社会地位的区分。

生6:第二章和第四章我认为都是祭祀方面的礼,第二章从生、死两方面讲了对父母的态度,第四章讲了祭祀的时候应该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如果没有的话,就不如不祭祀。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同学有补充?我们一起来看第六章,我觉得大家最困惑的地方可能是“杖者”,什么样的人会拄拐杖?

学生:老人。

师:所以第六章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礼”?

生7:表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地位的区别。

师(追问):这种地位的区别是怎么来的呢?

生7:因年龄而产生的。

师:我们发现“礼”这个概念在《论语》中几乎涉及了各个方面,其实它本身也是有一定次序的,它是由血缘宗法关系的家族推向了国家社会关系的君臣。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的“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等的次序”。

师:到这里,根据我们对《论语》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建构出一个具备家族宗法、人际网络以及国家社会三个维度的“礼”的评价标准。

其实,在这些标准中,“礼”的本意来自“祭祀求福,礼仪周全”这一项。我们来再来看看“礼”的古字形“禮”。“示”字旁在古代都含有“祭祀”的含义,而右边的部分则是某种高脚的盘,类似于“豆”,古代用作祭器,而盘中放着两串“玉”以此来行祭祀之礼。

“礼”源自祭祀。说到祭祀,我们应该能比较容易联想到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祝福》。在当时的学习中,我们一直批判鲁镇是一个“丑恶的吃人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现在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今天能不能用《论语》中“礼”的眼光重新审视《祝福》中的鲁镇社会,看看有没有可能论证出让我们谈之生厌的鲁镇社会其实在相当程度上是符合《论语》中的“礼”的。

二、以礼为凭,再评《祝福》

师:接下来,请大家回顾小说《祝福》,用《论语》中的“礼”的标准来审视“鲁镇社会”,看看祥林嫂周围人的言行合“礼”吗?

生8:我找的是“礼”在四婶身上的体现,当祥林嫂第二次回到她家的时候,因为她寡妇的身份,四婶就不让她参与祭祀,不让她动手,体现了对祭祀的敬畏。

生9:鲁四老爷的行为也是合“礼”的,因为当祥林嫂被婆婆抓走后,鲁四老爷说:“可恶!然而……”,就体现出了鲁四老爷对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