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家:刘心武的三齿耙.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家解读

刘心武的三齿耙

邵留生

【作家简介】

刘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该作被视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其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是当代主流作家之一。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90年代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引发了较大的争议。

【作品风格】

他的散文涉及领域十分广泛,折射着或强或弱的时代精神。他的散文总是从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努力发掘人性善的方面,饱含着浓郁的人情味,有关心、热爱、理解、同情……虽平淡如水,却耐人回味。他曾经说过,在自己的散文随笔中逼视人的灵魂、解析人生的奥秘,用的是一张“三齿耙”。第一个“齿尖”对着自己,挖掘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秘密,探究那些最本原的生命冲动;第二个“齿尖”对着他人,窥见芸芸众生的所作所为,生死歌哭,悲欢离合,以及隐蔽于深处的人性的涌动激荡;第三个“齿尖”对着变幻莫测的社会风云,探究看似紊乱无序的冲撞中所包含的深刻而本质的规律。

他的作品都有很明确的主题,富于哲理意味,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隐藏在情节之中,隐藏在对人物的描写之中,隐藏在人物的行动中,隐藏在人与人的心灵交流之中,令人深思,让人在细细的品味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他的散文文笔冷静沉稳,语言质朴自然,字里行间流贯着深入的思考和诚挚的情感,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

【作品解读】

胡桃夹子

刘心武

年轻时就常听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选曲,后来有幸到剧场看到全剧演出,更觉得别有意趣。只是究竟西方人生活中使用的胡桃夹子什么模样,在他们日常生活中起多大作用,还是梦梦然。

深秋时,年轻朋友开车带我到怀柔山区野游,路过红螺寺,停下来进去随喜一番,出来逛集贸市场,有很多卖当地干果的摊档,栗子、核桃不稀奇,还有小纺锤形的胡桃和名符其形的元宝果,甚为诱人,不由得买了两兜子。

中午把车停在山脚下一处叶子变黄的树林中,铺开带去的线毯,取出各种食物饮料,几位年轻朋友和我席地愉快野餐。我想尝尝胡桃和元宝果,谁知立刻犯难:无法剥开取仁!那些胡桃外壳虽有裂口,也能用指甲剥掉一部分,但若想让那胡桃仁儿出来,却千方百计地努力,也只是抠出一点碎渣,美味袭鼻沾舌,却无法痛快品尝。元宝果就更难对付。这才意识到胡桃夹子的重要性。而一位年轻游伴也就立即跟我坦白,他们在那里购干果时,我到一边看鲜果去了,卖干果的大妈跟他们推销了一种铸铁制作的粗糙的干果夹子,人家开价十五块,他们砍价至十二块,到头来还是嫌贵,没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胡桃夹子论起来小工具一件,似乎无足轻重,但在那个阳光灿烂的秋午,在那美丽的小树林里,我忽然是那么样地想品尝当地成功引入栽培、新近收获的胡桃和元宝果,却仅仅因为缺那么一个对应的工具,只好望壳兴叹。

偏一个年轻游伴故意从带来的音响里选出了CD盘里的一段《胡桃夹子》舞曲,是以摇滚调式“歪曲”的滑稽乐音,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我想起二十多年前,那时候的水果罐头,多是矮胖的阔口玻璃瓶,瓶口用铁皮严封,开封成为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情,那时候也没有相对应的开封工具,一般是把玻璃瓶倒置,用一个薄改锥,用力塞到封口的铁皮与玻璃之间——在那之间还塞有橡皮圈,目的是保证封口后不漏气也不进气——来回移动,直到一部分封皮终于被剥离开,嗤地一声漏了气,再把罐头正过来,用力旋开那圆形封盖,才能吃到里面的糖水和果块。那时候常常发生性急的人士因为无论如何也打不开胖罐头,赌气将其掷到地下摔碎的事情。我把往事讲给年轻朋友们听,他们笑,但显然并不怎么上心,因为时代毕竟不同了,现在各种消费品的专用工具都很齐全,我们那天的失误只是忘记了购置必要的胡桃夹子。

忽然一个年轻游伴嚷了声:“哈!人家送了把开果钥匙啊!”他从那兜元宝果里取出了那把钥匙形的掏仁器。有了那掏仁器,一些裂口较大的胡桃和元宝果就能撬开果壳掏出果仁了。原来卖干果的果农们也在与时俱进,尽管推销胡桃夹子未成,也还是把钥匙形的掏仁器免费放在了装果仁的塑料袋里。

傍晚我们抵达几乎是北京最北端的一处山村。头年我们曾在那里品尝过一根柴火烧出来的猪头。那里封山育林,不准伐树,但允许村民到山林里捡拾枯枝,因此柴灶在村里还随处可见,一处农家餐馆里因此有柴烧猪头的风味菜售卖。我读《金瓶梅》,注意到书里写到一位妇女的炊事绝技是能只用一根柴火烧熟整只猪头,原来以为那不过是小说家的夸张,见到尝到了真用一根柴火烧熟的猪头,才知人间真有此种炊技此种美味。舌别一年,重尝细品,当然是乐事一桩。但是,那晚我们吃到的猪头,竟口味平平,丝毫引不出头年的兴奋。细问农家餐馆老板,他如实告知:那位身怀一根

文档评论(0)

152****8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