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目录

TOC\o1-3\h\z\u摘要 1

1.处理范围的确定 1

1.1处理厚度的确定 1

1.2处理宽度的确定 2

2.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2

2.1垫层法 2

2.2夯实法 3

2.3挤密桩法 3

2.4桩基础 3

2.5预浸水法 4

3.工程实例 4

3.1叠合垫层法 4

3.2强夯法 5

3.3挤密桩法 6

4.结论 6

参考文献 6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摘要

黄土是第四纪堆积物,按其颗粒成分属于细粒土(或粉土、粘性土)。其中,部分黄土具有不同于普通细粒土的特殊成分与性质。浸水会发生显著下沉变形,称为湿陷性黄土,工程界普遍视为特殊土。黄土的湿陷性是指其在一定压力下压缩稳定后,因浸水而发生下沉变形的性质。湿陷性是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质,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蚀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下沉,因此在建筑上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十分重要。湿陷性黄土的变形包括压缩变形和湿陷变形两种。压缩变形是在土的天然含水量下由于建筑物的负荷所引起的,一般地基的压缩变形很小,大部分在其上部结构的允许变形值范围以内。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湿陷变形是由于地基被水浸湿所引起的一种附加变形,往往是局部和突然发生的。而且很不均匀,对建筑物的影响很大,危害性很严重。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物设计中,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往往需要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1.处理范围的确定

地基处理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处理地基到多大范围才能既经济又能获得明显的效果。由土的饱和自重压力所引起的自重湿陷与其湿陷性和黄土层厚度有关.其变形范围往往包括全部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厚度。根据湿陷变形范围,地基的处理厚度(从基础底面算起)可分为处理全部湿陷变形范围和部分湿陷变形两种。前者的处理目的是消除建筑物地基的全部湿陷量,而后者只是消除部分湿陷量。

1.1处理厚度的确定[1]

(1)消除建筑物地基全部湿陷量的处理厚度。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一

土层作为浅基础的持力层,基础类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垫层处理意见:垫层作为人工置换土的主要受力层,可以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在本居住区的工程,垫层的主要作用是消除浅层黄土的湿陷性。根据该场地的湿陷程度和住宅楼墙基础密集的情况,应该设计为整片垫层,垫层平面处理范围应伸出建筑物外墙基础边缘不小于垫层厚度,并不小于根据各楼号地基应消除的最小湿陷量要求,垫层厚度应为2.0-2.5m,总面积为10430m2,总体积为2.4万m3,显然工程量很大,如何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能经济地选用垫层,材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以消除湿陷为主要目的设计的垫层,一般是选用素土垫层和灰土垫层,两者的异同之处是在渗透性方面渗透系数与土料的塑性指数和干密度成正比,而含灰量的多少基本上不影响。就是说,素土垫层和灰土垫层如果都选用基坑挖出的土作为垫层土料时,两者的渗透性是非常接近的在抗冲刷性方面,据有关资料证明素土与灰土的抗冲刷性差异不大,在水稳性方面灰土垫层要好于素土垫层,即受水侵泡后土体崩解性、强度有一定的差异结合本区住宅楼的情况,如果采用全素土垫层具有经济性和施工快的优点但素土垫层水稳性差,难以经得起侵水如果采用全灰土垫层由于被处理面积大,与素土垫层比较不经济,施工期相对长。因此考虑采用两种叠合垫层进行地基处理。

本住宅区各楼号均进行了施工中的沉降观测,实际观测数据很小,其结果基本说明了登合垫层处理该地基是成功的。

3.2强夯法[5]

河南安阳至林州高速公路某段落为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厚3.0m,湿陷系数0.015~0.039,总湿陷量为4.0~7.2cm,湿陷等级为轻微;地基土的其他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为:含水24.01%,孔隙比0.86,饱和度76.9%。本设计的单击夯击能取用1000kN·m,夯点布设采用正方形插挡法,夯点最大间距5m,夯击遍数3遍。采用的夯锤重为12t(即120kN),根据单击夯击能1000kN·m,可求得夯锤距为8.5m(国内通常采用的落距为8~20m)。本次施工采用的夯锤直径为2.1m,锤高1.30m。另外,夯锤上有6个上下竖直贯通的气孔,直径为20cm,这种构造既可减少在夯坑中起锤时的吸力,又可减少夯锤着地时瞬时气势的上托力,从而减少能量失。经过试夯,每点平均夯击5次时,能够满足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且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隆起的要求。在强夯全部结束后,测量场地夯后高程,并与夯前场地高程进行对比,可得出场地的夯沉量,本场地的

文档评论(0)

187****2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