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吸烟的危害与戒烟郑州大学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楚荷莹
目录吸烟人群现状烟草中主要有害成份吸烟的危害性戒烟及戒烟药物介绍
吸烟人群现状
世界烟草流行现状吸烟人数:男性10亿女性2.5亿吸烟率:兴旺国家35%22%开展中国家50%9%相关死亡:目前每年490万死于烟草相关疾病650人/小时13400人/天2030年1000万,700万在开展中国家
吸烟人群现状
烟草相关死亡目前已占全球构成死因第一位2000年占总死亡构成1/102025年占总死亡构成1/6其死亡总数将超过肺结核,疟疾,生产和围产期并发症及艾滋病的总和疾病经济负担兴旺国家第一位吸烟开展中国家第三位饮酒,高血压,吸烟
吸烟人群现状
吸烟者的死亡危险90%肺癌75%COPD25%CHD患者与抽烟有关70年代,吸烟者有25%死于烟草相关疾病2000年,该比例上升至50%对社会经济、人民健康的重要影响中1/2死于35-60岁的中年时期儿童被动吸烟(WHO报告)目前全球有700万儿童被动吸烟
吸烟人群现状
对抽烟危害的认识兴旺国家认知程度较高在经济转型和开展中国家:不平衡波兰调查中影响人类健康最重要的要素中:环境、饮食习惯、紧张和喧嚣的生活方式排前三,吸烟仅排第七,仅有27%调查者提及这一因素在我国对抽烟危害的认识还不够
吸烟人群现状
中国烟草流行现状:吸烟人数有增无减1996年3.2亿2000年3.4亿目前约3.5亿1984年-1996年吸烟率上升5%,主要发生在四十岁前的吸烟者中
吸烟人群现状
中国男性吸烟率居高不下城市农村总计男性63.9668.3866.94女性4.723.834.19总计34.5439.27
目录吸烟人群现状烟草中主要有害成份吸烟的危害性戒烟及戒烟药物介绍
众所周知,吸烟是一种慢性自杀烟草中含有4700多种化学物质43种致癌十几种促癌物质烟草中主要有害成份
尼古丁:烟草烟雾中极活泼的物质,毒性极大,令人产生成瘾性的主要物质焦油:焦油中约含有5000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物质,是导致癌症的元凶亚硝胺:一种极强的致癌物质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心血管的血氧供给,胆固醇增高,也可促进某些肿瘤的形成烟草中主要有害成份
目录吸烟人群现状烟草中主要有害成份吸烟的危害戒烟及戒烟药物介绍
吸烟的危害性口腔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生殖系统通过戒烟可以预防这些疾病或降低这些疾病的患病危险性
吸烟的危害性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大14倍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率大4倍死于膀胱癌及心脏病的机率要大两倍吸烟亦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感染及心脏病的危险,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
吸烟的危害性吸烟是COPD的罪魁祸首我国因吸烟而死亡的疾病以COPD最高,占35.1%我国1990年吸烟造成60万人死亡,按目前吸烟模式,到21世纪中叶每年将有300万人死于烟草
吸烟的危害性吸烟是COPD的罪魁祸首吸烟量愈大、吸烟时间愈长、烟草雾吸入气道愈深、吸烟的年龄愈早、患COPD的危险性愈大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在西方工业兴旺国家65岁以下男性COPD死亡者中75%是由于吸烟所致
吸烟的危害性吸烟是COPD的罪魁祸首二手烟导致成年人COPD的发病风险增加10%-43%二手烟是造成婴幼儿咳嗽、咳痰及气管炎的原因之一
21NanshanZhong,ChenWang,WanzhenYao,etal.Prevalence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inChina:ALarge,Population-basedSurvey.AmericanJournal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Medicne.2007;176:753-760吸烟量与COPD发病率呈正相关本研究对中国7个省/市中40岁以上人群〔n=25627〕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肺活量测定。吸烟增加COPD的发病率
22吸烟可使COPD患者病情加重p0.001Y.Zhou,C.Wang,W.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