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户籍壁垒.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键入文字]

中国现行户籍壁垒

对于中国的户籍制度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们学校征兵一事,其中一条优惠政策便是工作以后可以得到上海户口。我本人是一个从小生活在上海这座大城市的上海人,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原来上海的户口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可以当做吸引学生去当兵的筹码,而且我们老师说是其实上海户口是最大的优惠远比经济补偿要来得实际。这个问题引发出了我对在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结构下的二元户籍制度的一些思考。

农村居民为农民,户籍分类属“农业人口”,城市居民为市民,户籍分类属“非农业户口”。这种户籍分类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经历了一个城乡分支二元社会结构背景下二元户籍制度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后户籍迁移局部松动的变革过程。

1958年,被视为中国人口管理制度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及配套制度,为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提供了详细的制度安排。在此前的1954年,其实中国公民的迁移自由已经从宪法中被取消。从

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开始,中国人步入了一个漫长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

在1952--1957年中国一五计划时期,大约有2000多万农民工已经自由流动进入城市。但从1959年开始到1960年,大概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又从城里迁出2000万人。1 这一变化源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建国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一五”时期所建立的基本是军重工业为主的国家工业体系,重工业有一种内生的“资本排斥劳动”的机制,这一方式起初并未对农村劳动力完全封闭,期间部分农民工流动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

不过情况到了1956年发生变化。中国工业此时刚刚起步,由于中苏交恶,苏联停止了对中国工业化的后续投资。苏联停止援助后,政府财政赤字大规模增加,基本丧失了扩大再生产能力,没有新增扩大再生产就没有新增就业,所以1959年政府不得不把进城的人向外迁移。斯大林说过,要实现工业化,必须牺牲农民的利益。这一观点可以充分解释中国建国初期学习苏联模式的工业化路径。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政府在公社一级建立财政和农业银行机构,以全额提取农业剩余,并且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结构来保证这种内向型的资本积累,农业成为重工业所需资本的积累来源。

户籍政策构筑了“农业户口”与“城市户口”在实际利益上的不平等。两种户口成为差别化分配各种利益的最直接标签。高考移民、房屋限购,外地户口就业困难等现象都是中国现行户籍制度所形成的壁垒的直接体现。举个例子,现在我们上海大学本科读经济专业如果到银行工作,首先身份证必须是310开头的。我相信这种现象只是冰山一脚,还有更多隐性的不公平还未曝露在我们的视角。城市户口在各项待遇上明显优于农村户口。随着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甚至户口跟城市的发展直接画上了等号。发达城市的户口也比落后城市户口要更占优势。

户籍制度是我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制约了公民的迁徙自由,造成了公民身份的不平等,造成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分化,拉大了城乡贫富差距,出现人户分离的现象,不利于社会管理,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城市化进程.我国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尽快制定出合理的制度。不过我认为完全废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行不通的。1958年开始实行的户籍制度,主要的负面作用就是加剧了二元经济结构所形成的巨大反差。现在,我们可以废除这一制度,但是,我们并不能立即废除由此形成的巨大反差。因为,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带有人为因素,巨大反差属于 生产力范畴,是客观存在,谁也不能否认和改变。因此,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焦点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幅度地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通过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经济利益的差别,完成二元户籍制度向一元户籍制度的过渡。而不能先废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再建立一元户籍制度,总在生产关系上绕来绕去。2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作为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特殊制度,必然要随着历史的发展,为新的制度所取代。

1参考《我们是怎样失去迁徙自由的》一文,作者:温铁军

2参考《试论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命运》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