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

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文学的影或者研究自

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但它与传统的影响研究有着

明显的区别。传统的影响研究着重探讨不同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它的重点在不

同民族的作家作品间的影响和接受上,而接受研究却把重点放在研究作家作品对不同民族的

广大读者(听众、观众)产生的作用,或者说一部文学作品被外民族的读者大众接受的情况上,

当然电可以研究作家作品被不同民族、社会接受的情况。

文学作品是以读者大众为对象的,离开了读者大众,它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

此捷克著名的结构主义学者穆卡洛夫斯基(1891~1975)把艺术品分成了两个部分:未经读者

大众阅读的本文只能是一种人工制品(artefact);只有经过读者阅读理解之后,它才能成为一

个审美客体(aestheticobject)。阅读过程是一个审美过程,只有经过审美的人工制品,才能转

1

化为真正的艺术品。由此可见读者的参与作用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的重要性。

从文学史上说,历来的文学研究都没有对艺术品被接受的因素,或者说读者的参与作

用给予重视。从西方来看,17世纪以前,文学研究主要采用古典主义一人文主义的模式,

研究者把古典作品作为衡量一切文学作品的尺度,作品一经问世,就要和古典作品加以比较,

凡是成功地模仿了古人的都是上乘之作,凡破坏了传统,不模仿古人的均被视为劣品,至于

作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广大读者产生什么作用,怎样被他们理解相接受,一般是不于理

睬的,仿佛作品的创造不是为了读者,倒是为了那些已经产生的经典作品,不是为了今人,

倒是为了古人。在这样一种厚古薄今的气氛中,不仅读者被忽视了,连时代也被遗忘了。

18、19世纪,由于自然科学中新思想、新方法的影响,文学研究转向了历史主义—实

证主义的模式。在民族意识增强的背景下,民族文学受到了重视,学者们强调渊源的探索,

以重建民族文学的史前阶段(中世纪)。这种研究对作家的生平传略、思想发展过分偏重,对

作品的处理也比较机械,不过在不重视读者作用这一点上,却是同前一阶段相同的。

第一次大战后,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历史主义—实证主义的模式被学—形式

主义的模式所取代。不论是施皮泽提出的文体学研究法,还是瓦尔泽尔提出的思想史研究法,

抑或是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的新批评,都把作品作为研究的核心。他们认为作品本身是一个

自足的、封闭的系统。文学研究的根本不是作家,而是作品,不是从历史实证主义出发去作

因果解释,而是对作品内在的各种因素作审美的剖析和判断。如果说17世纪文学研究的重

点在古典,19世纪文学研究的重点在作家的话,那么本世纪初文学研究的重点则在作品,

同样也没有考虑到读者对作品的接受这一极其重要的方面。

从中国来说,情况也类似。文学研究和批评中一直存在着“重古轻今”、“贵远贱近”(陆

贾、桓潭、王充、曹丕等均说过类似的话)的倾向,至于读者的作用虽也偶然有人提及,但

从未引起批评家的注意,文学研究的重点一直是作家、作品及其与历史和时代的关系。

然而,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读者的作用是无论如何不容忽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参见穆卡洛夫斯基:《诗学篇》,法兰克福,1967年。

西方批评界开始重视读者的参与作用,60年代末出现了以德国学者尧斯和伊塞尔倡导的“接

受理论”(Rezeptionsastetik),后来一些美国学者又提出了“读者反应批评”(Reader—Response

Criticism)。其要点是把读者和作品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体,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

以及阅读过程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并研究产生各种不同反应的社会的、历史的和个人的

原因。

接受理论首先承认读者对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反应是多种多样的。读者对作品的不同理

解是一种客观存在。穆卡洛夫斯基不仅把艺术品分作了“人工制品”和“审美客体”两个部

分,而且认为一件“人工制品”通过不同读者的阅读和理解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的“审美客体”。

现象学派的代表人物波兰哲学家英格丹则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文学艺术品的认知(cognition)

问题。所谓“认知”,自然离不开读者,离不开读者阅读和理解的过程。英格丹指出,文学

2

艺术品的认知有多种形式,它所产生的结果也是多种多样的。(1)无论是传统的

文档评论(0)

186****22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