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9 说明文阅读高频考点(一)(四大题型全梳理)(解析版)-【挑战中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重难点全攻略(全国通用).docx

考点09 说明文阅读高频考点(一)(四大题型全梳理)(解析版)-【挑战中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重难点全攻略(全国通用).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09说明文阅读高频考点及限时训练(一)

·模块一说明文的分类

·模块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模块三说明顺序

·模块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模块五全国中考真题及热点题型特训

模块一

模块一

说明文的分类

按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作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能等。如《中国石拱桥》是以石拱桥为说明对象的事物说明文;《苏州园林》是以苏州园林为说明对象的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以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如《大自然的语言》是以物候现象为说明对象的事理说明文;《大雁归来》是以大雁迁徙这一自然现象为说明对象的事理说明文。

按语言分

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科学具体、简明易懂。如《被压扁的沙子》通过数据对说明按语对象做出客观具体的说明。

生动说明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增强说明对象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如《大雁归来》多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大雁,使文章充满生机和趣味性。

模块

模块二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对象的分类

被说明的事物

体现为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具体,且具有鲜明的特点。

说明对象: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举例:《苏州园林》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被说明的事理

体现为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多抽象,且重在说明事理,分析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要找准段落结尾的总结句。

举例:《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说。

说明对象特征

定义: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抓住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①看标题。②抓关键词句。③事物说明中说明对象多在开头;事理说明文中说明对象多在开头,有时在结尾。④抓字面意思,文中有语言标志的,直接写出特征。⑤概括归纳法。⑥比较法。

【方法指导】

第一步,分析题干,明确题干要求。

第二步,提取有关介绍说明对象特征的关键词句和段落。

①从题目找“特征”关键字词。标题当中对说明对象的修饰限制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从段首、段尾找“特征”关键字词。多数“总一分”或“总一分一总”结构的说明文,会在分说部分的各段段首或段尾多数是段首)出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字词。

③从开头段(有的在文章第2段)、结尾段找“特征”关键字词。有些“总一分”或“总一分一总”结构的说明文,会在开头段或结尾段集中出现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字词(如《中国石拱桥》第1~2段就总述了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

④概括有关“特征”的段落意思。有些文章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找不到原文原句来作答,需对某段或某几段内容进行归纳整合。

第三步,归纳概括,表述一定要严密,必须概括出其本质特征。若题干要求以下定义的方式概括,表述上需要使用“……是……”或“……叫作……”的判断句式。

模块

模块三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概念:按照事物的发展、制作或演变过程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一般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判断标志:时间名词:早、晚、年、月、季节、时代、朝代、世纪、工艺程序的先后等。

举例:如《中国石拱桥》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特色的同时,也顺带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建造的历史,从282年的旅人桥到605年左右的赵州桥,再到12世纪的卢沟桥最后写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兴建的各种石拱桥,采用的就是时间顺序,让读者能大致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建造史。

空间顺序

概念: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说明的说明顺序。运用这种说明顺序,文中通常会出现方位词。判断标志:方位词: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内外、前后、远近等。

举例:《梦回繁华》中“在进入大道的岔道……”“处小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按照空间方位对《清明上河图》的画面进行介绍。

逻辑顺序

概念: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以及认识事物的过程进行介绍的顺序。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从主要到次要等。

举例:《苏州园林》先介绍园林总体特点,再具体介绍各部分特点,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大自然的语言》按照描述物侯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的顺序行文,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中国石拱桥》介绍卢沟桥时,先介绍长度、宽度以及桥的特点,再介绍桥墩、桥面桥栓等,是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

【方法指导】

(1)看内容辨顺序。①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效等,一般是逻辑顺序;②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是时间顺序;③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是空间顺序。

(2)识标志性词语。时间顺序多用“古代、现代、21世纪”等表时间变化的词;空间顺序多用“上下、远近”等表示方位的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4****13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证券行业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29日上传了证券行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