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通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docx

咸宁市通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28分)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先后发现了有被火烧过的鹿角和很厚的灰烬层,还发现了6个头盖骨大量牙齿和肢骨碎块,分属于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由此可以推断,北京人()

A.过群居生活 B.使用打制石器

C.会钻木取火 D.是我国最早的古人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分属于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可知北京人会使用火,集体共同生产生活,过着群居生活,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打制石器信息,排除B项;山顶洞人会钻木取火,排除C项;元谋人是我国最早的古人类,排除D项。故选A项。

2.某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据此推断,该遗址应位于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等信息可知该遗址应是指河姆渡遗址,河姆渡远古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建筑,①②③④分别对应半坡遗址、大汶口遗址、红山文化遗址、河姆渡遗址。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3.传说中“黄帝发明了陶器,炎帝发明了酿酒”;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如图陶杯。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传说中的历史信息是()

龙山文化——黑陶杯

A炎黄二帝热衷搞发明 B.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

C.该陶杯是黄帝的作品 D.先民已学会制作陶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考古学家在距今约4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陶杯图,该陶杯是一件酒器。由此可知我国的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D项正确;炎黄二帝热衷搞发明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表述错误,排除B项;该陶杯是黄帝的作品无法印证,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4.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A.强化了诸侯权力 B.扩大了统治范围

C.加速了西周灭亡 D.确立了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通过分封制度,……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通过分封制度,西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因此,题干说明分封制扩大了统治范围,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强化诸侯权力的内容,排除A项;从“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统治,排除C项;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5.有些青铜器上刻有文字,古人称这种文字为金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由此可推知青铜金文的历史价值在于()

A.便于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功能变化

B.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C.提供了研究商周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D.突显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水平领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可得出金文上的内容都是原始史料,所涉及的方面广泛,提供了研究商周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青铜功能变化,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金文,没有其他文字,排除B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领先,排除D项。故选C项。

6.小明在一篇历史小论文中写道:“齐桓公任用伊尹为相,改革内政和军制,发展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终成战国时期第一个霸主。”其中出现了几处史实错误?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首先称霸的史实;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经过改革,齐国富国强兵,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称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伊尹是商朝汤时期有才干的大臣,战国时期主要是诸侯争雄;题目中与史实不符合的有2处。故答案为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7.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ufuhjk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