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产城融合下的科学新城交通发展策略研
究
摘要:摘要:新城建设是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创新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随着以深圳为代表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空间形态基本成型、建设用地
增长受限,新城承担了部分中心城区外溢功能,共同发挥区域辐射带
动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科学新城作为新城的一种,既承担了中
心城区外溢人口产业压力,又肩负了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使命,具有
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光明科学城为例,通过分析光明科学城的发展
模式,明确其与深圳中心城区的关系,并紧扣产业新城产城融合的整
体特征,以产业更新下的人群出行特点及需求为切入点,聚焦现状交
通与发展要求间的差距,判断其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的侧重点,从高
效联系各级中心、强化枢纽带动作用、提升内部出行体验等角度,提
出交通发展策略。
一、科学新城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科学城是新城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个经济、社会和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
质的独立城市单位,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纵观世界代表性
[1]
科学城建设历史,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2]
(1)以纯科学理论探索研究为主的独立卫星城形态阶段
此阶段建设科学城的主要目的是围绕重大前沿科学发展需求,集聚顶尖科学
力量,开展联合攻关,提升综合科学研究实力。因特殊需要,集中建设的科学装
置和试验区,一般位于偏僻地区,至城镇10-15分钟车程。具有代表性的有苏联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和日本筑波科学城等。
(2)以高科技产业促进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区形态阶段
此阶段建设科学城的主要目的是发挥科技的内生增长力量,助推高科技产业
化市场化应用,促进产品迭代升级。此类科学城位于城市近郊,集中布置科研机
构和高等教育机构,依托大城市服务配套,功能相对较完备。具有代表性的有德
国慕尼黑科学城和英国苏格兰科学城等。
(3)“产城研教”等融合发展的创新型新城形态阶段
此阶段科学城大多以原创性、基础性科学研究为基础,以高科技产业发展为
支撑,以高质量城市建设为载体,在强调基础创新的同时,着力推进科技、产业、
城市、教育、金融和商业等高度融合发展,打造城市科技创新高地、高新产业集
聚区和宜居创业城区。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京怀柔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等。
世界科学城发展历程表明,科学城逐渐走向两个融合:与中心城区的融合发
展和内部发展的产城融合。第一个融合是指科学城发展模式从独立于中心城区、
内部满足生活配套,到与中心城区协同发展、共享产业生活科研教育设施,城市
功能不断完善,与周边区域的联系不断增强,区域内外部交通出行均较多。第二
个融合是指科学城建设重点从单纯的科技研发,逐步转向科技到产业成果的转化,
促进产城研教融合发展。
二、国内外科学新城交通经验借鉴
科学城多分布在大城市外围组团,规划面积较大,由科学装置、高校、公共
设施等部分组成。借鉴国内外日本筑波、美国北卡三角、瑞典希斯塔、上海张江、
北京怀柔等科学城发展经验可知,科学城对外强化与重要枢纽、中心城区的快速
联系,主要通过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公交专线或区域中运量等方式实现;内部
交通注重出行品质,加强慢行生活圈覆盖,融入生态景观,并与公共交通进行良
好衔接。
国内外科学城特点及其交通系统一览
区位规模交通系统特点
序名功能
号称定位
日本1、初期交通系统薄弱,道路网络密度
茨城县筑波全国低,以小汽车交通出行为主;
占地
日市中心,距领先的研
284平方公2、轨道快线加强与主城的联系:规划
本筑波1东京都50公究和高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