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docx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

摘要: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并在满足人们出行需要、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污染物排放规模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性能基本是由其内部的动力电池所决定的,而实现动力电池性能的充分发挥,降低电池使用期间温度过高产生的不利影响至关重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科学研发。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引言

当代交通事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汽车数量越来越多,既往汽车行驶动力主要来自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但是应用石油一类的燃料,不仅成本较高,且能够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当前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新能源汽车当中,锂电池能够体现出成本低和无污染的优势,但是其中安全性能不够理想,所以需要对其中的电池组进行合理优化,使其中的热管理系统热性能不断改善,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由此可见,针对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热性能优化控制策略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工作原理

新能源占地球金属含量的很大一部分,使用量约为锂能源的1000倍。前30年,人们致力于新能源的研究,但取得的成果非常有限。1988年,一家美国公司报道了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汽车,但由于选用的材料,正极材料不稳定,易分解,被人们忽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采用三维膨胀石墨烯,负极采用金属铝,电解液采用四氯化铝阴离子,可在室温下对电池进行充放电。但石墨具有层状结构,因此石墨具有吸附其他阳离子的能力,其原理与锂阳离子相同,可吸附四氯化铝阴离子,是保障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有效成分。车辆可以完成充电和放电操作。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放电时,从石墨烯中分离出来的四氯化铝阴离子与负极的金属铝反应生成A13C17-材料。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充电原理是放电过程的逆反应,从而实现充放电。

2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控制方式

当新能源汽车开始启动时,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即开始发挥作用。BMS控制器会将动力电池系统中每一个电芯的温度进行采集,包括电池包1和电池包2。a.如果控制器采集到的电芯温度峰值超过了37°C,那么BMS控制器就会将相关信息递交至TMS控制器中,在接收到信息之后,TMS控制器将会向水泵和空调机组发送对应的制冷指令,此时这两项要素将会进入开启状态,并借助制冷剂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实现温度降低的目标。b.如果BMS控制器采集到的电芯温度峰值处于32~37°C之间,此时该控制器依旧会将相应的信息递交至TMS控制器中,在接收到信息之后,TMS控制器就会向水泵下达自循环的指令,此时空调机组将处于关闭状态。c.如果BMS控制器采集到的电芯温度峰值小于32°C,当BMS控制器将信息递交至TMS控制器之后,TMS控制器将会向水泵发送关机指令,此时动力电池将会借助外界温度条件调节自身温度。

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选型

3.1基于模型的电池设计理念

传统动力电池的设计方法大多依靠经验选择,通过研发人员对材料的理解和实验经验,对电池正负极材料的配比、关键物性等进行选择和控制,导致了电池在设计完成前的性能属于未知状态,必须要依靠组装好的成品电池进行实验标定测试。基于模型的设计理念通过在电池组装前建立电池的等效模型,通过给出正负极材料、正负极厚度、离子浓度、活性颗粒尺寸、固相/液相比例等关键特征、物性参数等,通过电化学原理或数据驱动方法对电池组装后的性能进行预测,从而形成设计-仿真的闭环过程,减少设计阶段的测试和验证时间,提高电池开发效率、减少成本。数字孪生电池与基于模型的电池设计理念相吻合,数字孪生电池不仅能通过电池的材料参数预测组装后的静动态特性,更可以预测其全生命周期的性能,从而为更好的电池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2构建电池组及冷却结构计算模型

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冷却系统之中,热量首先出现于电池的位置,之后能够向冷却扁管位置进行转移,在由扁管中流动的冷却液将热量带走。在对边界条件进行选择以及进行初始化时,冷却液的入口速度即为入口边界条件,冷却液的出口压力则为出口边界条件,流体和固体的耦合界面,属于非滑移移动界面,进行热传递的过程即属于自然对流。基于此,在环境温度处于25℃的状态之下,可以采用要松弛法以及有限体积法对离散模型进行求解。在此过程中,为了保障结果准确,还需要应用二阶迎风格式,并且迭代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相邻两次计算之间的结果差异,若两次计算结果之间不具有差异性,则该算法精度较高,但是在实际开展测试工作的过程中,并不能实现该精度,所以还需以残差值为基础,对算法收敛性进行合理判断,并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提升计算结果的精确度。

3.3基于模型的模型测试、验证方法

目前动力电池的测试和验证几乎完全依赖于线下检测设备,如电池的容量、内阻、老化实验等要依

文档评论(0)

8d7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