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记叙文作文训练(四)e.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记叙文作文训练(四)

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写作点拨

写好这道题,必须着重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抓住题眼,审题求准。《也是一堂语文课》明白晓畅,回顾自己学习语文的历程,搜寻生活记忆,捕捉生活感悟,对考生来说,可谓人人不陌生,个个有话写。题目借助“也”、“语文课”这两个词作开放与限制的暗示。“语文课”限制考生不能写其他课,要写出语文的特点。“语文课”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文课就是指学校每天安排的45分钟的课堂学习。这里所说的“语文课”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如果考生信笔写前者,就属于跑题作文。题目中的“也”正强调了这一点,表示这不

是一堂普通的语文课,其开放度大,人、事、物、景、理,一段经历、一组镜头、一本好书、一番思考等,只要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价值,皆可入文。

其二,精心选材,立意求深。这道题能写的材料信手拈来,但要使文章出彩,就必须拒绝平庸的材料。可从正面选材立意——“也是一堂语文课!”拒绝平庸,树立“大语文学习”的意识,感悟并体会多元化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热爱语文的情感。譬如师生同行万里路,走上街头找广告,踏遍石城思语言;师生同读万卷书,读孔孟老庄,与诸子百家一起争鸣;师生同建QQ班级语文群,聊的是语文,聊的是师生情等。也可从反面选材立意——“也是一堂语文课?”针砭时弊,含而不露地批判一些浮华作秀之风。譬如课堂上音乐悦耳动听,画面精彩纷呈,学生能歌善舞,然而字词句章、语修逻文不见了;学生买教学参考书,抄答案,密密麻麻,然而其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不见了,等等。总之,创新使语文鲜活在生活里;创新,使课堂融入师生中。

其三,巧妙布局,形式求新。紧扣课堂形散而语文之神不能散,把写作重点放在“也”上,写清楚“也是一堂语文课”是怎样的语文课。从结构布局安排来看,可以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也是一堂语文课”给我的震撼,让我终生难忘,它激发我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了我对语文课的认识;然后再写“也是一堂语文课”的特点,并抓住有特色的地方进行精雕细琢。也可以采用并举分承的结构方式:先总说“也是一堂语文课”的特点,然后分说其特点,最后总结,谈真正领略语文学习的精彩与多彩,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感受。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可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把“也是一堂语文课”写得详略得当、波澜起伏、有张有弛、有疏有密。从文体形式上来看,可根据个人情况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且有把握写好的文体来写。如果你擅长叙事,那就可以娓娓地讲述“也是一堂语文课”的细节;如果你擅长散文,那就用优美的文笔畅谈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的体会;如果你擅长议论,那就可以针砭时弊,反思“也是一堂语文课”的索然寡味,重塑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如果你想象力丰富,那就大胆勾画出你理想中“也是一堂语文课”的框架;如果你写作功底扎实,也可以用分镜头式、列小标题、添加题记等来构思此文。

也是一堂语文课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小学四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块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原因很简单,我还没有阅读方面的“小辫子”被他们抓住。

现在,我依旧用这种方式看书,直到那件事发生??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旧书摊,急忙走过去,拿了一本《古代诗词选集》就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心血来潮,想找一首词回去考考爸爸,给爸爸上一堂语文课。于是,我拿出笔,把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抄在手上。

我一口气跑回家,太好了,爸爸正在看报。我走上前,模仿语文老师的语气说“:老爸,我考你一首词,怎么样?”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

“人有悲欢离合。”我摇头晃脑地读着,“下一句是什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我心里暗暗称赞,“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爸爸响亮地回答。“哈哈,你错了。作者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怎么样?”我得意洋洋地说。“哈哈!”爸爸也笑了起来,“儿子,你可真逗,苏东坡不就是苏轼吗?”

怎么可能?我这个小老师不会错的。但看爸爸那认真劲儿,又不像是在骗人,为了“安全”起见,我转身跑出家门,向旧书摊奔去。爸爸似乎明白了什么,没有追上来问我原因。

到了旧书摊,还好,那本书没被卖掉。我找到那首词,原来,下面还有个作者简介:苏东坡,名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

我完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