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doc

平均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3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平均数》

知识点来源

R学科:数学R年级:四年级R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R所属章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5课时《平均数》

录制工具和方法

工具:PowerPoint,手机录音,剪映

方法:录屏,录音,音视频剪辑

设计思路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中的内容,属“统计与概率”中“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的分类、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据的简单分析,从中挖掘数据蕴含的信息。简单的数据分析是直接能从数据中看出想要知道的信息,而复杂的数据分析是借助一定的统计量。数据是客观存在的,而统计量是主观选择,选择什么样的统计量才能够刻画出这组数据的某种特征,这是数据分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平均数,就是用统计量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用统计量代表整体水平,对于学生后续理解中位数、众数等更多统计量的含义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往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平均数=总数÷份数”的计算方法,而弱化统计视角下的意义构建,这不利于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导致学生将平均分和平均数的概念混为一谈。所以,让学生从统计视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搭建原始数据与统计量的之间的关联,实现由“真实值”到“虚拟值”的跨越,体会“平均分”与“平均数”的区别,成了本节课的核心任务。因此,本微课主要围绕着“哪个组的蒜苗长得高”此问题,帮助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习算法,以及利用平均数在生活中做决策。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1.在探究“哪个小组的蒜苗长得高”这一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引入的必要性。

2.运用平均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经历“哪个小组的蒜苗长得高”的探究过程,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体会平均数对于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所具有的代表性价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情境:14天前,我们进行了栽蒜苗的活动,每个小组、每位同学都种了蒜苗,并记录了蒜苗的高度。今天,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个组的蒜苗长得高?

二、谁的蒜苗长得高

核心问题:哪个组的蒜苗长得高?

1.学生交谈:

①比总数

②比最高的

③比平均数

2.自主计算,求平均数

3.交流算法和理由

4.小结:一开始,这些蒜苗高矮各不相同,经过匀一匀,把多的移给少的,平均成一样的高度,就可以比了!平均之后得到的这个数,就是这组蒜苗高度的平均数,它能代表这组蒜苗高度的整体水平。

5.提升追问:如果第一小组再增加一棵蒜苗,增加的蒜苗是5厘米高高,平均数会有什么变化?增加的是17厘米呢?增加的蒜苗是多高,平均数就不会改变?

微练习

你认为正确吗?

①海滨浴场平均水位是135厘米,赖老师身高160厘米。老师身高比平均水位高,即使不会游泳,下水玩玩也是绝对安全的。

②乐乐今年10岁,淘气今年11岁,奇思今年15岁,他们的平均年龄是9岁。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学习了求平均数的方法,知道平均数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平均数还能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做决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75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