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

第PAGE2页共NUMPAGES5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高一历史导学案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学习目标】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的新成就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规范完成学案,划出重要知识。

【基础在线】——我主动,我学习,基础知识一定行

一、选官制度

朝代

制度

选拔方式

选拔标准

作用

曹魏

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

重视家世

科举制作用:

隋唐

考试

德才

二、三省六部制

1.确立:时,三省六部制确立。

2.职权: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中草门审尚书行)。

3.作用: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提高了,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背)

三、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

两税法

背景

均田制实行

均田制无法实行

目的

巩固统治,保证财政收入

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解决财政困难

标准

影响

①对农民人身控制强

②纳庸代役保证农时

③政府赋税得到保障

①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②简化税收名目③扩大收税对象④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拓展补充内容

一、唐朝中央官制的发展演变——翰林院和枢密院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在发展过程中,皇帝往往指定自己信任的和品级比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如“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中书门下三品”等,进一步削弱相权,防止大权旁落。

唐前期在中央掌握决策大计的是三省宰相班子,唐后期逐渐过渡到翰林学士和枢密使手中。

唐初,设有学士机构。学士无品秩,地位不高,但得参与谋议,充作政府顾问。玄宗成立翰林学士院,负责一部分诏书的起草工作。大体来说,此时翰林的组织机构尚不严密,决策权还不固定。宪宗对翰林院进行强化,翰林学时实际上成为法定的内相。唐后期,翰林学士草诏权固定,翰林院成为正式决策机构。

枢密使参知政务与唐朝宦官势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唐初,宦官无权过问军政大事,随着宦官集团的壮大,宦官干政的现象也产生了。宪宗在强化翰林院职权的同时,又设宦官担任的枢密使一职。宣宗时出现枢密院,机构已相当完善。枢密使的任务是为皇帝传宣诏令,承受外朝表奏。枢密使认为有不便之处,可以黄纸写意见,贴于诏敕之后,称为“贴黄”。枢密院逐渐成为设于内廷的决策机构。

随着翰林院和枢密院权力的上升,三省宰相的权力日以下降。宪宗以后,国家的决策大计都由翰林院草诏,经枢密使宣付中书门下执行。三省制度,逐渐解体。

二、选官制度

1、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

背景:东汉末期,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选官操纵在地方大族手中。

内容:曹魏颁行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评价:

既继承了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家世,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2、科举制

(1)背景:

南北朝以来,士族没落,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为适应这一阶级关系的变化,科举制诞生。

(2)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隋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3)科举制的影响

积极:使出身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社会上出现重学的风气;后世沿用,影响深远

消极:

选拔标准单一,压抑个性;用儒学作为考试内容,忽视科技;明清时期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合作探究】——我自信,我参与,展示点评我最行

1、结合材料概况隋唐科举制度出现的背景和影响

材料一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材料二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