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护理应用于腹部渗漏伤口管理的临床效果分析.pdfVIP

造口护理应用于腹部渗漏伤口管理的临床效果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造口护理应用于腹部渗漏伤口管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14T15:45:42.793Z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作者:刘桂萍

[导读]目的:分析造口护理应用于腹部渗漏伤口管理的临床效果。

(工作单位:寿光市人民医院;262700)

【摘要】目的:分析造口护理应用于腹部渗漏伤口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门诊伤口渗漏采用敷料

包扎处理对象84例,纳入对照组,同期医院门诊使用造口袋处理对象对象85例,纳入观察组。对比护理结局以及愈合、换药情况。结果:

观察组愈合时间、全程换药次数分别为(12.5±2.1)d、(7.5±3.5)次,低于对照组(14.5±2.4)d、(3.5±1.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转住院治疗率、周围皮肤损伤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

口袋用于处理腹部渗漏伤口,可以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更换的需求,获得患者的好评。

【关键词】腹部渗漏;造口袋;护理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9-0030-02

腹部渗漏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多见于手术术后留置引流管的对象,主要表现为引流管周围渗漏、拔除后伤口渗漏、腹部瘘口渗漏等,

与切口愈合不良关系密切,若处置不当可能会引起切口感染。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常采用敷料更换、换药等方式处理渗漏,但是效果往往

难以让人满意,采用敷料包扎的异味比较大,换药频繁。为此,门诊综合科尝试加强对此类对象质量改进,将造口袋应用于渗漏处理之

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门诊伤口渗漏采用敷料包扎处理对象84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56.1±8.4)

岁。渗漏原因:胆囊切除术等手术带管出院发生微漏对象50例、开放性手术切口渗漏24例、拔除引流管瘘口轻微渗漏10例。同期,医院门

诊使用造口袋处理对象对象85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50例、女35例,年龄(55.7±8.3)岁。使用造口袋的原因:胆囊切除术等手术带管

出院发生微漏对象49例、开放性手术切口渗漏23例、拔除引流管瘘口轻微渗漏13例。两个年份对象年龄、性别、使用造口袋的原因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轻微渗漏,无需拔管换管等方式处理;②患者一般状况较好,附近居民,可以按期进行换药、治

疗。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处理方式,对伤口周围充分消毒,无菌纱布覆盖包扎,每日更换敷料。

1.2.2观察组

改进前,采用造口袋更换方式进行伤口护理,引流管渗漏的对象,尚无拔管的需求,采用造口袋处理,根据瘘口的形状、大小裁剪造

口袋底盘,贴合好后,医嘱患者每隔3-5日来门诊更换1次。进行造口护理的培训,做好造口袋的保护,定期更换,发现周围皮肤红肿等异

常立即来院处理,日常使用口护肤粉对造口周围的皮肤进行护理,出现皮损,则采用溃疡粉处理。在使用造口时注意以下几点,避免重新

清洗皮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造口底板需要剪开避免粘贴时渗液浸湿影响粘贴的效果,造口收集液达到1/3~1/2时,需要及时排

放。

1.3观察指标

两组对象最终转住院治疗,发热、周围皮肤损伤率,皮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两组对象愈合时间,全程换药次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愈合时间,全程换药次数服从正态分布,采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最终

转住院率、发热、周围皮肤损伤发生率、皮炎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愈合时间、全程换药次数分别为(12.5±2.1)d、(7.5±3.5)次,低于对照组(14.5±2.4)d、(3.5±1.6)次,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观察组转住院治疗率、周围皮肤损伤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观察组与对

文档评论(0)

iwen博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iwen博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