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
耳胀耳闭中医诊疗指南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耳胀耳闭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耳胀耳闭的诊断和治疗。
西医学的分泌性中耳炎等病的中医诊疗可参考本指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耳胀耳闭ErzhangErbì
耳胀耳闭是指以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新病者称为耳胀,久病
者称为耳闭。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
多有感冒史或长期鼻病史,儿童可有腺样体肥大史。
3.1.2临床症状
耳内胀闷堵塞感,伴有听力下降。病初起,以耳内胀闷为主,或兼有疼痛;病久者,耳内如
物阻隔,听力逐渐下降。
3.1.3局部检查
早期可见鼓膜轻度充血、内陷,若中耳有积液,则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若反复发作,可
见鼓膜严重内陷,甚或粘连;亦可见鼓膜萎缩或钙化。
3.1.4其他检查
音叉试验及纯音测听检查提示传导性聋;声导抗检查示鼓室导抗图呈负压型(C型)或平坦
型(B型),声反射消失。
3.2鉴别诊断
3.2.1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异物亦可出现耳堵塞感及传导性聋,但有明确的异物进入耳史,外耳道检查可发现异
物,异物取出后症状消失。
3.2.2耵耳
耵耳亦可出现耳堵塞感及传导性聋,但外耳道检查可见耵聍栓塞,取出耵聍后症状消失。
3.2.3鼻咽肿物
鼻咽肿物(如鼻咽肿瘤、腺样体肥大等)压迫咽鼓管亦可导致中耳积液,出现耳堵塞感及传
导性聋,检查鼻咽部便可鉴别。
3.2.4暴聋
暴聋亦可出现耳部闷堵感及听力下降症状,但鼓膜检查一般正常,听力学检查呈感音神经性
聋。
4辨证
4.1风邪外袭证
耳内作胀、不适或微痛,耳鸣,自听增强,听力下降;可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发热恶寒
等症;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4.2肝胆湿热证
耳内胀闷堵塞感,耳内微痛,耳鸣,自听增强,听力下降;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胸胁苦闷;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4.3脾虚湿困证
耳内胀闷堵塞感,日久不愈,听力渐降,耳鸣;可伴有胸闷纳呆,腹胀便溏,肢倦乏力,面
色不华;舌质淡红,或舌体胖,边有齿印,脉细滑或细缓。
4.4气滞血瘀证
耳内胀闷阻塞感,日久不愈,甚则如物阻隔,听力明显下降,逐渐加重,耳鸣;舌质淡暗,
或边有瘀点,脉细涩。
5治疗
5.1治疗原则
治疗本病以通利耳窍为原则。新病多实邪困阻耳窍,病久则可兼有体虚或虚实夹杂之证。实
则应祛邪通窍,虚则应补虚通窍,虚实夹杂则应扶正祛邪,病久见气滞血瘀证者,则应行气
活血通窍。可配合外用药滴鼻、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5.2分证论治
5.2.1风邪外袭证
治法:疏风散邪。
主方:风寒偏重者,可选用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加减;
常用药: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甘草。
风热偏重者,可选用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淡竹叶、芦根、甘草。
5.2.2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泻肝胆。
主方: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
5.2.3脾虚湿困证
治法:健脾利湿。
主方: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常用药:人参、茯苓、白术、扁豆、薏苡仁、山药、砂仁、桔梗、甘草。
5.2.4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
主方: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常用药:麝香、赤芍、桃仁、红花、川芎、老葱、生姜,柴胡,香附。
5.3中成药
防风通圣丸:适用于风邪外袭证;龙胆泻肝丸:适用于肝胆湿热证;参苓白术丸:适用于脾
虚湿困证;丹七片: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5.4药物外治
滴鼻
选用消肿通窍的滴鼻剂滴鼻,保持鼻窍通畅,利于耳窍积液排出。
5.5针灸疗法
5.5.1体针
采用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的方法。耳周取听宫、听会、耳门、翳风;远端可取合谷、
内关等,使用泻法;脾虚湿困证,加足三里、脾俞、伏兔等穴,兼有肾虚,加三阴交、关元、
肾俞,使用补法。
5.5.2耳穴贴压
取内耳、神门、肺、肝、胆、肾等穴位。
5.6其他疗法
5.6.1咽鼓管吹张法
咽鼓管间接吹张、直接吹张或自行吹张,改善鼓室负压状态,利于中耳积液排出。
5.6.2鼓膜按摩
借助于仪器或自行鼓膜按摩,可减轻耳部症状,减少鼓膜粘连。
5.6.3鼓膜穿刺法
鼓室积液者可行鼓膜穿刺抽液,反复抽液疗效不佳可行鼓膜置管,促进中耳积液排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10月自考13005软件工程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pdf VIP
- 英语四六级常见短语及词组固定搭配汇总.pdf VIP
- 2025年自考税收筹划真题答案.docx VIP
- 2024_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有解析】.pdf VIP
- 2025年中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自考树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分析.docx VIP
- 2025-2026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模拟试卷含详解.docx VIP
- (高清版)B 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pdf VIP
- 6SE70系列变频器讲解及Drive Monitor调试(内部员工培训).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