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教学反思7篇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教学反思(篇1)
本学期我在高一年级从事四个班级的地理教学,现在已经圆满完成教学任
务,完成两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和三个模块的复习,面临学业水平考试的过关,
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情境教育实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运用生活
化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学习目标达成的从而更好地将学生引上自主
学习的轨道,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地理教学中必修一侧重于自然地理的学
习,研究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环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与人
类活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必修二侧重人文地理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一些。必修三侧重于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案例教学为手段,最容易实
现情景教学。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
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两个基本理念,新版本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
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夏荷生与生俱来的探究欲和好奇
心,尽量选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地理,从中体验快乐。
比如在讲必修一第二章中《天气系统》时,对于冷锋的讲解,让学生自己进
行感悟昌吉秋天的天气特征,“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利用前
后几天的一次天气变化来感受降水过程和气温变化来进行锋面知识的学习,因
为学生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所以教学效果还不错。这样,不但巩固了地理知
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地理事物的能力。
还有,在讲必修一第四章的“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中的外力作用时,我将
外出旅游的额尔齐斯河旅游景点的一些图片展示给学生,接着提出老师和学生
都要用“地理眼”来看问题,观察河流上游、中游以及下游,老师提示学生看
十块的大小,水流速的急缓,河道的宽窄,河道两岸的陡峭程度等,通过形象
感知内外力作用,通过归纳总结在应用中深化知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凸
第1页共15页
显学生学习生活化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第二,利用实物、图片、身边的所有能用的物品,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
官”。
比如我们学习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因,我用卫生筷子来演示,我用书籍
演示岩层向上拱起和向斜弯曲。用卫生筷子演示背斜成谷的原因时,筷子不但
能弯曲,而且还有可能折断,得出结论: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侵蚀成谷地。逆
推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性质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又如,人文地理侧重于方法的探究,教材中的案例离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有
的太远,所以,我就拿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案例来替代,同时配以小组合作学
习、自主学习等方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目的。在讲农业区位选择时,我用身
边的案例鹰嘴豆,学生对此比较熟悉。
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在材料中读取信息的能
量,一举两得,目前的高考就是考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是要考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的行为表现、内心感受和困惑。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最
重要的过程性目标,因为过程性目标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如果学生有了过程,
就有了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能力生成;有了过程,就有了举一反三的能力;有了
过程,就有了情感态度。
第三,必须精准教学,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最早认知。
教学讲究科学、精准,切不可疏忽大意让错误根植于学生大脑中,难以纠
正,在知识的梳理、问题分析、习题剖析等发面注意做到语言精炼、条理清
晰、思考全面、表述科学,让科学思想和科学智慧“先入为主”,有利于学生
科学智慧的动态生成。
比如,在讲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学生对于这部分抽
象的地理知识难以理解。我就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为例,青藏高原地区的特
征是高寒,影响因素是高海拔的地形地势,这些抽象的难懂的语言,通过一张
图片就可以轻松搞定,一张藏民和怀中抱着的小孩的照片,两张脸有着截然不
同的颜色,妈妈爸爸的脸膛发红,小孩子的小脸肤色是白,我问:“父母与孩
子的肤色差别如此之大,为什么?”生答:“晒得。”也有答:“紫外线强”
第2页共15页
的缘故。我接着问:“这说明什么”?生答:“青藏高原太阳光照强烈”。我
又追问:“为什么”?学生:“海拔高,空气稀薄,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大
气的削弱作用弱”。继续追问:“我们昌吉地处准格尔盆地,海拔低,为什么
我们这里夏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铷铯及其化合物,中国前8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份额调研数据.docx
- AQ 1064-2008 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安全使用规范.pdf VIP
- 面瘫(面神经麻痹)中医临床路径.pdf
-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pdf
- 众泰-T600-产品使用说明书-T600 2.0T 豪华型DCT-JNJ6460QT-T600车系使用手册20131201.pdf
- (2025新版本)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 自学考试专题: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复习题含答案.doc
-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考试复习题库资料及答案.pdf
- CRRT枸橼酸凝.ppt
-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计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