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心理-社会状况评估.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学习目标

1.掌握心理社会评估的主要内容;

2.熟悉心理社会评估的方法;

3.了解护理诊断的目的。

第一节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概述

人的生理健康与其心理、社会功能密切相关,这要求护士在进行个体的健康评估时,不仅评估病人的生理方面,更要对护理象的心理、社会等多方面进行评估,从而为护理对象提供身心整体护理。

一、心理-社会评估的目的

1.了解护理对象的心理状况,判断其心理方面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2.了解影响护理对象心理健康的家庭和环境因素、社会文化背景。

3.判断护理对象是否存在角色适应不良、角色功能紊乱等情况。

4.为制定护理干预计划、选择心理护理方法和护患沟通方式提供依据。

二、心理-社会评估的方法

常用的心理-社会评估方法包括观察法、交谈法、心理测量法和医学检测法,综合应用这些方法,会使收集到的资料更完整、全面,使评估结果更科学、可信。

1.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护理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表情,从而获得其心理健康资料的方法,是心理社会评估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法分为两种:

(1)自然观察法:即在自然情景中观察被评估者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其优点是方法简便,可观察到的行为范围较广,收集的资料与生活实际贴近;缺点是费时、费力,观察结果具有偶然性,对观察者的要求较高。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被评估者行为与心理反应的观察就是—种自然观察。

(2)控制观察法:是指在预先控制的情境与条件下,按既定的程序对每一个接受观察的个体进行同样的刺激,观察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又称实验观察法。其优点是其观察结果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与必然性,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和科学性。缺点受人为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客观性降低。护理心理评估以自然观察法为宜。

2.交谈法交谈法是一种通过面对面的谈话方式所进行的有目的评估,分为正式交谈和非正式交谈两种类型。交谈法是心理社会评估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3.心理测量法是依据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通过对个体的心理现象或行为进行数量化测定,从而确定心理现象在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异,是心理评估常用的标准化手段之一,所得到的结果比较客观、科学。

(1)心理测量法:是在标准情形下,用统一的测量手段(如仪器)测试个体对测量项目所作出的反应。

(2)评定量表法:是指用一套已标准化的测试项目(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量表的基本形式包括自评和他评两种。自评可比较真实地反映被评估者内心的主观体验,而他评则是评定者对被评定者心理反应的客观评定。常用的量表有二择一量表、数字等级量表、描述评定量表、Likert评定量表、检核表、语义量表及视觉类似物量表等。在选用量表时应根据测量的目的和被评估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4.医学检测法包括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医学检测法的主要用途是对通过交谈法和心理测量法所收集到的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为心理评估提供客观资料。

第二节心理-社会评估的内容

心理-社会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和社会两个方面。心理评估包括自我概念、认知功能、情绪情感、个性、压力与压力应对等方面的评估;社会评估包括角色和角色适应、家庭、文化、环境等方面的评估。

一、自我概念评估

(一)概述

1.自我概念(self-concept)定义指个体通过对自己的内在与外在特征,以及对他人反应的感知与体验所形成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是个体在与其心理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动态的、评价性的“自我肖像”。

2.自我概念的构成由身体自我、社会认同、自我认同组成。

(1)身体自我(bodyself):即体像,是人们对自己身体外形以及身体功能的认识与评价,是自我概念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外表、感觉反馈及内在的感觉,即整体的生理形象。体像是自我概念中最不稳定的部分,较易受疾病、手术或外伤的影响。

(2)社会认同(socialidentity):是个体对自己的社会人口特征的认识与估计,如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团体成员资格及社会名誉和地位等。

(3)自我认同(personalidentity):指个体对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情、道德水平等的认识与判断。

3.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概念是个体在生活中与他人相互作用的“社会化产物”,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在婴儿期,人便开始建立对自我的积极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周围人交往的增多,个体逐渐把自己观察和感知到的自我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内化到自己的判断中,从而形成自我概念。

4.影响自我概念的因素个体的自我概念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早期生活经历:在早期生活经历中,得到的身心社会反馈是积极的,建立的自我概念就是良好的;反之,则是消极的。②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生理变化:如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妊娠、衰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19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