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疗法操作规范 .pdf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外治疗法操作规范

目录

一、灸法操作规程02页

一)艾柱灸技术操作规程

二)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

二、推拿技术操作规程06页

三、针刺技术操作规程11页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二)电针技术操作规程

四、刮痧技术操作规程18页

五、拔罐技术操作规程20页

六、穴位贴敷操作流程23页

七、三棱针技术操作规程(刺血疗法)27页

八、中药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30页

九、中药熨烫疗法技术操作规程32页

1

一、艾灸操作规程(灸法)

一)艾柱灸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艾柱灸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者如麦粒大;

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1cm,炷底直径约0.8cm,直接或

间接臵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

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

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

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用物准备】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弯盘、酌

情备浴巾、屏风等。间接灸时,备姜片、蒜片或附子饼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根据情况实施相应的灸法。

3.1直接灸(常用无瘢痕灸)

先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放臵艾炷后点燃,艾炷燃剩至2/5左

右,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取走余下的艾炷,放于弯盘中,更换

新炷再灸,一般连续灸5~7壮。

3.2间接灸(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饼灸)

施灸部位涂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1片(事

先将鲜姜或独头蒜切成约0.6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

附子饼是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而成,厚约0.6~0.9cm,中心处用粗

2

针穿刺数孔),上臵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

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达到灸处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4.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

衣物等。

5.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安臵舒

适体位,酌情通风。

6.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

部,均不宜施灸。

2.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

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

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