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课件:3课例:石钟山记.pptx

高中语文教学课件:3课例:石钟山记.pptx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钟山记;课前知识铺垫;1.作者知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名家点评:

(1)黄庭坚:“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

(2)赵祯:“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3)黄锦祥:“东坡乃文星旷世,曜耀寰中。千古奇才,殊不复见!”

(4)范祖禹:“苏轼文章为时所宗,名重海内,忠义许国,遇事敢言。如轼者,岂宜使之久去朝廷?”;(5)晁无咎:“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6)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较工拙?”

(7)袁枚:“东坡诗,有才而无情,多趣而少韵:由于天分高,学力浅也。有起而无结,多刚而少柔;验其知遇早晚景穷也。”

(8)王国维:“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一贬再贬的仕途经历: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名动京城。宋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

绍圣元年(1094),因与守旧派发生分歧,被贬至惠州。

绍圣四年(1097),年过60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荒凉之地——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部)。

苏轼曾概括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2.背景知识

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元丰七年(1084)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江西德兴)任县尉,途经湖口县,游览了石钟山,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进行实地考察,写下了这篇文章。;3.文体知识——山水游记散文

山水游记散文,始于魏晋,所谓“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到了唐代,经元结、柳宗元等人的创作实践,山水游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类文章一般以描绘山川自然、风景名胜为内容,寄情于景,借景抒情,以情景交融的传统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宋代说理之风大盛,以记游为议论,在叙述中说明事理,形成了山水游记散文新的风格。而《石钟山记》则是一篇带有考辨性质的游记,除描写所见景物外,还采取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反驳李渤的观点,进一步补充事实证实郦道元的观点,除具有游记的特点外,还具有某些论说文,特别是驳论文的特点。;4.知识链接

(1)石钟山

石钟山,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区,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面积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

自古就有上下石钟山之分,其南临匡庐,北镇长江,俯瞰鄱阳湖,烟波浩渺;眺望长江,白浪滔滔,江湖交汇,水分两色,天然汇成了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天工造化,叹为观止。;石钟山在历史上是儒家的圣地、佛家的道场。早在唐代就有高僧在此建寺住持,宋代高僧佛印在石钟山宝钟寺修持多年,直至清朝,香火鼎盛。古代儒学名流如陶渊明、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朱熹、文天祥、王守仁等曾登临览胜,或题诗、撰文,以记胜抒怀。;(2)石钟山得名的三种说法

一是主声派,认为此处水石相击,声似洪钟。《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认为:山名是由“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而来。苏轼认为:声似钟声的原因不是简单的水石相搏,也不是潭上的扣石之声,而是山下石穴罅中微波涌入发出的“涵澹澎湃”之声以及“空中而多窍”的水中巨石与风水吞吐发出的声音。;二是主形派,认为山形似钟,故以形命山名。该派的代表人物是清人曾国藩与俞樾,其观点是“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

三是主张形声结合。清人郭庆藩即持此说,其《舟中望石钟山》诗云:“洪钟旧待洪钟铸,不及兹山造化工。风入水中波激荡,声穿江上石玲珑。”这首诗指出山形如洪钟,波涛与山石激荡又发出类似钟磬之声。;5.读准字音

①彭蠡(lǐ)

②桴(fú)

③铿然(kēng)

④磔磔(zhé)

⑤噌吰(chēnghóng);课时1疏通文意,熟悉内容;;活动一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疏通文意,把握重点字词。

(第1段)《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①浪,水石相搏②,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③而聆之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