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性能和功效专家讲座.pptx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性能(简称药性):

是药品基本性质和特征高度概括,要包含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一、四气五味;四气性质和程度上差异

寒(大寒、微寒)和凉——属阴

凉弱于寒

热(大热)和温(微温)——属阳温弱于热

平性——指药品寒热界限不显著、药性平和、作用较缓解一类药,如党参、山药等,有些人认为实际上平性也有偏温偏凉不一样,如甘草,性平,生用偏凉,炙用偏温,也是相对而言,仍属于四气范围。;(二).四气确实定;★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药品,普通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烧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品含有寒性。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药品,普通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含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品含有热性。;四气作用;四性;(四).四气与治则;二.五味;起源:五味最早见于《内经》、《本经》。药品五味,是经过口尝而得到,入腹以后则知道了它药性作用。前人有“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这里味、性即指药性、药味。人们将药品滋味和作用联络起来,用滋味来解释药品作用,这就是最初“滋味说”。

以后,五行学说盛行,以五行配五味,“滋味说”就发展为“五味说”,并在《内经》中得到丰富和系统。《本经》明确提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二)五味作用;

⑴辛味能散——发散

能行——行气、行血

①辛散:辛味能发散,可解除侵于肌表六淫之邪,含有发散表邪作用。治疗表证。

②辛行:辛味能促进气血运行,故有行气、行血作用。治疗气滞血瘀证。

③辛香:辛味除能散能行之外,还有芳香、辟秽、开窍作用。治疗窍闭、湿滞中焦证等。

;⑵甘味能补——补益

能缓——缓急止痛

能和——调和药性、和中、解毒

①甘补:甘味有补益作用。治疗虚证。

②甘和:甘味有和中、调和诸药作用。治疗脾胃不和证,入复方调和诸药。

③甘缓:甘味有缓急止痛、缓解毒性作用。治疗腹部或四肢挛急疼痛、药品或食物中毒。

另外,甘味还有滋润作用,能润燥。;??味作用;五味作用;五味作用;②苦燥——即指燥湿作用。

苦温药,苦温燥湿,用于寒湿证;

苦寒药,苦寒燥湿,用于湿热证。

③坚阴——或称“存阴”,即泻火存阴,用于炽热亢盛,灼伤阴液者。坚阴是泻火结果。苦味药经过泻火消除了灼伤阴液炽热之邪,使得阴液得以保留,故称之为“坚阴”、“存阴”。;五味作用;气和味关系;

气同味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一样之处.

比如,黄连、生地黄均性寒,皆能清热,用治热证。但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生地黄甘寒,能清热养阴,用治虚热证。;气和味关系;三、中药归经;;;(三)归经意义;;;四中药升降浮沉;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意思,能治病位在表药品,都有浮作用。

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意思,能治病位在里药品,都有沉作用。

;;;;;四、毒性;;;;第2节中药应用;;药品“七情”含义??;药品“七情”:

;

药品“七情”:

;(5)相杀:即一个药品能减轻或消除另一个药品毒副作用。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毒。;药品“七情”:;配伍临床指导意义:

;二、用药禁忌;2.配伍禁忌主要内容

当前医药界共同认可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配伍禁忌;十九畏最早见于《医经小传》刘纯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犀角);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赤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lan)炙煿(bo)莫相依。

《中国药典》1963年版“凡例”中明确要求:“注明畏、恶、反,系指普通情况下不宜同用。”;(二)妊娠用药禁忌:;(二)妊娠用药禁忌:;;②服药食忌:是指服一些药时,不可同时吃一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甚或发生毒性反应。;三、用量和使用方法;四、煎药与服药;不宜采取铜、铁器煎药

;煎药前饮片浸泡

;煎药用水及加水量;惯用加水方法介绍以下

;(五)汤剂煎煮次数;(六)煎药火候

;依据各类药剂不一样特点,煎药火候也有区分。;(八)需要特殊处理药品;2.后下;3.包煎

;4.煎汤代水;5.烊化(溶化);6.另煎

;对于珍贵药品或成份易被破坏药品,宜于研粉冲服,如羚羊角、牛黄等等。

;服药方法;一、服药温度;二、服药时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225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