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螺旋理论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pdf

基于四螺旋理论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引言

2020年1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强调依靠政府搭台、

高校对接、企业支持实现校企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1]2021年3月,《教育

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落实新文科建

设工作。[2]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不仅是为了满足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而

且是构建中国特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应然之举。当前,学术界对新文科的

思考和讨论主要集中在理论内涵释读、建设路径探索及某一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

三个方面。

商务英语专业旨在满足深入全球化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专业定位充分

遵循新文科的学科交叉理念和产教融合导向o该专业学生面向的社会领域侧重语

言服务和跨文化交流,在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对接中,存在可行性和有效性不足等

问题。[3]本文基于四螺旋理论模型,将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结合成一个

有机联合体,发挥各方优势,优化运行机制,以期在校政企合作方式上守正创新、与

时俱进,实现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可持续发展。

二、产教融合现状

我国商务英语教育研究主要关注商务英语知识和能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商务英语应用和商务英语翻译。[4]其

中,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处于整个商务英语研究的核心地位,包括校企合作、跨境电

商、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就业、专业建设及实践教学等内容。[5]可见,产教融

合是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主流,可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激发学生

创造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然而,现行的商务英语产教融合模式无法达到

该要求,具体体现为以下问题。

(一)实践教学比例低

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与企业的多方面合作。但目前,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校外实践的课程占比较低,实训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实践的

重要性未在课程体系中充分体现。

产教融合常见的方式是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即高校在政策指导下,与专业相关、

有意向的企业联合建立实践基地。学生在完成一定的理论学习后,前往企业进行

实训。但因校企双方对彼此的情况了解不深,易出现学校课程与企业实训内容脱

节,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不连贯,实践无益于能力提升,反而因考核压力加深学生

对未来工作领域的恐惧和焦虑。[6]

在新文科背景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高校必须响应国家号召和区域发展需

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弥补合作中内生动力不足的缺陷,准确定位并积极寻求优

质的合作途径,提升产教融合的科学有效性。[7]

(二)校企合作模式单一

商务英语专业现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多是任课教师利用自身社会资源与企业

进行对接,达成合作意向。在此模式下,校企双方都是基于自身原有条件和短期利

益展开合作,缺乏共同利益导向,造成合作模式僵化、单一。

第一,合作行为暂时、易变。校企之间没有共同持久的目标,对各自的职责和

待履行的义务无法明确规定,导致产教融合难以深入。

第二,合作方式不够全面。因合作基础缺陷造成合作模式单一,企业无法提供

优质的实训资源,岗位安排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这就造成高校相对被动,在实

践设计中多以方便企业为主,简化流程、降低标准,企业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难以

有效发挥。

第三,存在学用矛盾。高校的部分专业设置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不符,导致学

生在企业实践时“学、用”脱节。

究其原因,是高校与企业在产教融合中未形成相辅相成的利益统一体,二者间

缺少强链接的桥梁,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和长效机制,使得合作过程中双方积极性

不高,合作层次较低,流于形式,最终导致实践效果不理想。

三、优化路径

结合商务英语专业自身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本文引入四螺旋理论模型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从根本上转变产教结合路径,夯实各方合作基础。

(一)理论概述

1.三螺旋理论的提出

三螺旋概念最早出现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以探究基因、生物体和环境之间

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和罗伊特•雷德斯多

夫将三螺旋概念迁移至社会学领域,用来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政府、企业和高校

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即著名的政、产、学三螺旋理论。[3]

在三螺旋理论模型中,高校发挥知识和科研优势、政府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

企业共享资本和商业平台,三种力量基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形成彼此交又、相互

影响的三螺旋关系。该模型中三方均是重要组成部分,并无主次之分。在不同的

阶段或具体

文档评论(0)

昊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自由职业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