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数据链路层.ppt

  1. 1、本文档共1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第3章数据链路层第3章数据链路层第3章数据链路层第3章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数据链路层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数据成帧透明传输流量控制差错控制链路管理第3章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地位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数据的过程第3章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流动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数据的过程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3.1.1数据链路和帧链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数据链路:当需要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数据时,除了必须有一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物理链路+网络适配器。网络适配器:用来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一般都包括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两层的功能。数据帧:链路层使用的协议数据单元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通信模型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通信模型(1)结点A的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2)结点A把封装好的帧发送给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3)若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收到的帧无差错,则从收到的帧中提取出IP数据报上交给上面的网络层;否则丢弃这个帧。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3.1.2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数据链路层的发送方应当让接收方的数据链路层知道,所发送的帧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从什么地方结束。透明传输:数据链路层传送的数据的比特组合必须是不受限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不能禁止传送某种特殊的比特组合。差错检测:数据链路层必须有差错检测功能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1)帧定界帧定界(framing)就是确定帧的界限。每一种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上限——最大传送单元MTU(MaximumTransferUnit)。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用控制字符进行帧定界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帧定界的方法字符计数法:在帧头中用一个域来表示整个帧的字符个数。缺点:若计数出错,对本帧和后面的帧有影响。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帧定界的方法带字符填充的首尾字符定界法起始字符DLESTX,结束字符DLEETX字符填充:发送方在每个DLE字符数据前插入一个DLE缺点:局限于8位字符和ASCII字符传送。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带位填充的首尾标记定界法帧的起始和结束都用一个特殊的位串位填充:成帧时,数据中每连续5个1后插入1个0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2)透明传输数据中出现“SOH”和“EOT”等控制符,怎么办?—转义,字节填充,位填充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用字节填充法解决透明传输问题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3)差错检测误码率:在一定的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的比特总数的比率称为误码率BER(BitErrorRate)为进行检测错误常添加冗余码,构成帧检验序列FCS(FrameCheckSequence)。差错处理的两种策略使用纠错码:发送方在每个数据块中加入足够的冗余信息,使得接收方能够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有错,并能纠正错误。使用检错码:发送方在每个数据块中加入足够的冗余信息,使得接收方能够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有错,但不能判断哪里有错。——循环冗余检验码CRC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循环冗余码CRC应用举例原始数据:1101011011(m=10,M(x))生成多项式:10011,即G(x)=x4+x+1(r=4)以2为模的除法:求余数[11010110110000/10011]=1110发送帧11010110111110(以2为模的减法)接收方检测:余数[11010110111110/10011]=0——正确!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CRC码的计算与发送序列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接收方检测所收到的数据正确性3.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接收方检测到余数为0,不一定没有出现差错!因为存在某种非常特殊的比特差错组合,非常碰巧地使余数R=0。国际标准中的G(x)CRC-12=x12+x11+x3+x2+x1+1CRC16=x16+x15+x2+1CRC-CCITT=x16+x12+x5+1CRC-32=X32+X26+X23+X22+X16+X12+X11+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