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中折射出的历史.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物中折射出的历史

作者:秦平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1期

摘要:文章以两汉时期昭通建制沿革为线索,通过文物藏品展示昭通历史文化内涵,说

明先秦以来的道路开凿、两汉时期的郡县设置对昭通的历史文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物;建制;沿革;历史文化

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处,历史上是云南省通向四川、贵州两

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大理、昭通、昆明)

之一,为中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由于特殊的地理

位置,昭通受到中原、巴蜀、夜郎文化的浸润与滋养,多元文化与昭通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在

漫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孕育出了灿烂的“朱提文化”。纵观两汉时期昭通的政治、经济、文化,

古老而灿烂的中原文明向云南腹地渗透,和昭通早期道路的开凿、郡县设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此一时期的出土文物更能折射出昭通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尚书·禹贡》中记载,夏商时期昭通属于古梁州,西周时为窦地甸,属于荒服区域

(《尚书·禹贡》注“以其荒野,故谓之荒服”)。战国时期,古夜郎国强盛,曾将昭通纳入其

范围。秦时为西南夷,属秦国蜀郡范围,秦开五尺道沟通于此,昭通成了秦郡县联系西南夷地

区的枢纽。《史记西南·夷列传》:“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文献记载中

没有留下在昭通置吏郡县的名称,但根据昭通所处的位置,理应为秦朝开发西南夷地区的一个

重要节点。1941年在昭通县东石门坎(属贵州威宁界)发现铭有“蜀郡千万”字样的铁锸,1954

年在鲁甸发现“蜀郡成都”铁锸,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沿五尺道输入,促进了昭通地区的农业

生产发展。

西汉时置犍为郡。《华阳国志·蜀志》:“建元六年,分巴蜀,置犍为。”汉武帝建元六年

(前135)置犍为郡以统治夜郎地区,为更好地经营西南夷地区,其治所先在鄨县(今贵州遵

义),元光五年(前130)移南广(今镇雄),后移僰道(今宜宾),再移治武阳(今四川彭

山)。犍为郡下辖十二个县:符县、江阴、僰道、南安、资中、武阳、牛鞞、南广、朱提(今

昭通、鲁甸、永善)、堂琅(今巧家、会泽、东川)、郁邬、汉阳。朱提县即今之昭通,犍为

郡的设立使昭通成为云南最早设置郡县的地区,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管理,朱提作为县名即从此

开始。元朔三年(前126年)朱提列为犍为南部。元丰二年(前109年)置朱提县,领朱提、

汉阳、堂琅、郁邬四县。治所的移治及朱提县治的设置,说明中央政府对朱提地区的管理非常

重视。

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将西汉时期设置的犍为南部四县(朱提、汉阳、堂琅、郁邬)

分出置犍为属国,朱提为犍为属国治所,领朱提、汉阳(今贵州威宁、水城)两县,堂狼此时

并入朱提。自汉武帝置犍为郡朱提县、堂狼县开始,至东汉建初元年,历时210多年。伴随道

路(五尺道、南夷道)的开通、改善和郡县的设置,雄韬武略的汉武帝采取了更多积极的政策

开发朱提地区,“募豪民,填南夷”,加之往返于滇蜀间的商贾和大批的汉族人口移居到了朱提

地区,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儒家经典文化及周边的巴蜀、夜郎、滇文化陆续通过

五尺道、南夷道传播开来,为朱提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朱提迎来了前

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滇国的灭亡,云南的文化中心渐渐东移,朱提的经济、文化发展在两

汉时居云南之冠。光绪二十七年(1901)出土于昭通白泥井的《孟孝琚碑》(图1)即是此一

时期的代表,此碑是迄今为止云南所发现的唯一的一块汉碑。据考证,该碑立于东汉桓帝永寿

三年(157),碑文为隶书,直行十五行,讲述了孟孝琚的生平事迹,“十二岁随官,受韩诗兼

通孝经二卷,博览群书,比德于玉”。此碑“文辞古茂,字画遒劲”,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传

统的儒家经典文化。史书记载孟氏为当时的“南中大姓”。清末民国初,杨守敬、罗振玉、梁启

超等硕学名儒都对该碑做过考证。可见朱提地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朱提成了沟通南

北、传播文化的孔道。

东汉和帝以来,郡县的设置日趋完善,对朱提地区的开发更为深入,伴随“罢盐铁之禁、

纵民煮铸”政策的落实,政府放松了对民间手工作坊铜器铸造的控制。此時,朱提因特殊的区

位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得到了全面的开发利用,为朱提青铜文化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朱提堂

狼铜洗为此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续汉书郡国志》·载:“朱提,山出银、铜。”《汉书地·理

志》朱提县注:“山出银。”《华阳国志南·中志》:“

文档评论(0)

150****76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