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VIP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客有问季子曰:“奚以知舜之能也?”季子曰:“尧固已治天下矣,舜言治天下而合已之符,是以知其能也。”“若虽知之,奚道知其不为私?”李子曰:“诸能治天下者,固必通乎性命之情者,当无私矣。夏不衣裳,非爱裘也,暖有余也。冬不用箑,非爱箑也,清有余也。圣人之不为私也,非爱费也,节乎已也。节己,虽贪污之心犹若止,又况乎圣人?”

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然而无所行。教者术犹不能行又况乎所教是何也仁义之术外也。夫以外胜内,匹夫徒步不能行,又况乎人主?唯通乎性命之情,而仁义之术自行矣。先王不能尽知,执一而万物治。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惑之也。故曰:通意之悖,解心之缪,去德之累,通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悖意者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缪心者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者也。智、能、去、就、取、舍,六者塞道者也。此四六者不荡乎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清明,清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材料二: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

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教者A术B犹不能C行D又况乎E所教F是何也G仁义之术H外也。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指私心,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私”用法不同。

B.爱,指吝惜,与《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词义相同。

C.度,指衡量、估计,与成语“度德量力”“审时度势”中的“度”词义相同。

D.朝,指使朝见,与《项脊轩志》“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中的“朝”均为使动用法。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子认为那些能治理天下的人,一定是通晓生命本性的人,以夏天不穿毛裘、冬天不用扇子类比说明了节制贪心就没有私心。

B.《吕氏春秋》认为孔子墨子的弟子门徒布满天下,但是他们的主张在每个地方都得不到推行,体现了作者对两个学派的否定。

C.《吕氏春秋》认为只要去除外物扰动,不受四个方面各六种东西的影响,就能做到思想纯正平静、无为而治,坚守一条原则。

D.贾谊以陈涉能以微小的力量倾覆国力没有丝毫削弱的秦国为例,总结了秦国速亡的历史教训,警醒汉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尧固已治天下矣,舜言治天下而合己之符,是以知其能也。

(2)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13.两则材料都谈到“仁义”,二者讨论的侧重点有例不同?

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文公重耳亡,过曹,里凫须从,因盗重耳资而亡。重耳无粮馁不能行子推割股肉以食重耳然后能行。及重耳反国,国中多不附重耳者,于是里凫须造见。曰:“臣能安晋国。”文公使人应之曰:“子尚何面目来见寡人欲安晋也!”里凫须曰:“君沐邪?”使者曰:“否。”凫须曰:“臣闻沐者其心倒,心倒者其言悖。今君不沐,何言之悖也?”使者以闻,文公见之。里凫须仰首曰:“离国久,臣民多过君;君反国,而民皆自危。里凫须又袭竭君之资,避于深山,而君以馁,介子推割股,天下莫不闻。臣之为贼亦大矣,罪至十族,未足塞责。然君诚赦之罪,与骖乘,游于国中,百姓见之,必知不念旧恶,人自安矣。”于是文公大悦,从其计,使骖乘于国中。百姓见之,皆曰:“夫里凫须且不诛而骖乘,吾何惧也?”是以晋国大宁。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十》)

材料二: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