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计划范文合集8篇.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区工作计划范文合集8篇

社区工作计划篇1

一、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管理

1、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

综合考虑区域内卫生计生资源、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以及城镇化、老龄化、

人口流动迁移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按照规划

逐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新建居住区或旧城改造过程中,要按有关要

求同步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与区域内养老机构联合建设。对流动人

口密集地区,应当根据服务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等情况,适当增设社区卫生服务

机构。对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和县级市政府所在地,应当根据需要设置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或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结构和功能改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推进农村

社区建设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地同步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镇化进程

中,村委会改居委会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有关标准将原村卫生室改造为

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撤销村卫生室。

2、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医的积极作用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主体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诊

所、门诊部、医务室等其他承担初级诊疗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社区卫生服

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的方式,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予以补

助。

3、规范全科医生执业注册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含中医)工作的临床医师,通过全科医师

规范化培训或取得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为全科医学专

业;通过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和岗

位培训,其执业范围注册为全科医学,同时可加注相应类别的其他专业。各地要

在6月底前完成现有符合条件人员的注册变更工作,具体注册办法由省级卫生计

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

4、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服务对象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规范科室布局,明确

功能分区,保证服务环境和设施干净、整洁、舒适、温馨,体现人文关怀。预防

接种、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中医药服务区域应当突出特色,营造适宜服务氛围;

挂号、分诊、药房等服务区域鼓励实行开放式窗口服务。鼓励使用自助挂号、电

子叫号、化验结果自助打印、健康自测等设施设备,改善居民就诊体验。规范使

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统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视觉识别系统,统一工作服装、

铭牌、出诊包等,机构内部各种标识须清晰易辨识。保护就诊患者隐私权,有条

件的应当做到一医一诊室。完善机构无障碍设施,创造无烟机构环境,做到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内全面禁止吸烟。

二、加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1、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重点加强全科医学及中医科室建设,提高常见病、多

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能力。可根据群众需求,发展康复、口腔、妇科(妇女保健)、

儿科(儿童保健)、精神(心理)等专业科室。综合考虑服务需求、老龄化进程、双

向转诊需要和机构基础条件等因素,以市辖区为单位统筹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病床规模,合理设置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提高床位使用效率。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病床以护理、康复为主,有条件的可设置临终关怀、老年养护病床。

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其住院床位和内设科室可根据实际需要

予以保留或调整。根据分级诊疗工作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备所需药品品

种,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2、加强与公立医院上下联动

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之间建立固定协作关系,探索推动医疗联

合体建设。协作医院应当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留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开通转

诊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转诊患者就诊。鼓励公立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

点执业,通过坐诊、带教、查房等多种方式,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以高血压、

糖尿病、结核病等疾病为切入点,搭建全科医生与公立医院专科医生联系沟通平

台,加强分工协作,上下联动,探索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建立公立医

院出院患者跟踪服务制度,为下转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推进远程医疗系统建设,

开展远程会诊、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充分利用公立医院等资源,

发展集中检验,推动检查检验互认,减少重复就医。

3、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卫生统计数据、专项调查等信息,定期开展社区卫

生诊断,明确辖区居民基本健康问题,制订人群健

文档评论(0)

186****12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