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pptxVIP

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谏太宗十思疏;预学·任务单;青史留名的诤臣——魏征

一位勤勉辅佐帝王的名臣,在他终生不渝的劝谏生涯中,因了一位心胸宽阔的皇帝,成就了一个时代的盛世繁华。对于魏征的功劳,唐太宗是高度肯定的。他说:“贞观以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唯魏征而已。”他又以“良工”喻魏征,高度肯定其直言诤谏的作用:“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工尔。”魏征死后,太宗特地为其赋诗一首:“劲条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复人。”

;太宗知道,这个敢言敢辩的刚直大臣所孜孜以求的,正是自己李氏大唐江山的繁荣与永久,所以自己应该深深感谢他。;预学·任务单;导读——掌握必备知识

一、认识作者

作者生平

魏征(580—643),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字玄成,巨鹿曲阳(今属河北)人。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少时孤贫落魄,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寨起义军,李密败,降唐。又被窦建德所获,任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入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前后陈谏二百余事。贞观三年(629)任秘书监,参与朝政,校定秘府图籍。后一度任侍中,封郑国公。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主张,多次劝太宗以隋亡为鉴,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薄赋敛,轻租税”“无为而理”。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代表作品

著作有《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

康熙帝:人臣进言固当直切无隐,人君纳谏尤当虚怀悦从,若勉听其言后复厌弃其人,则人怀顾忌不敢尽言矣。每阅唐李世民、魏征之事,叹君臣遇合之际,千古为难,魏征对李世民之言“臣愿为良臣,毋为忠臣”,尝思忠良原无二理,唯在仁君善处之,以成其始终耳。;二、写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

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

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

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

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

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有大臣为此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唐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三、相关知识

浅说“讽、谏、谤、讥、说”

“讽、谏、谤、讥、说”,这五个字是古汉语中的常见字,从表面上看,它们的字义颇为相近,其实它们的字义是有差别的,下面略作阐释。

讽:意思是以委婉的言辞暗示、劝告。如“常以谈笑讽谏”(《史记·滑稽列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两个“讽”字的意思都是指以委婉的言辞暗示、劝告对方。在古代汉语中,“讽”大都不含贬义。

谏:意思是用言语规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如“太后不肯,大臣强谏”(《触龙说赵太后》)、“谏逐客书”“召公谏厉王弭谤”。上面三例中的“谏”都是下属或臣子对上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谏”在大多数场合用作动词,有时也用作名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为动词用作名词,是“纳”的宾语。;谤:意思是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一般不作贬义词用。如“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谏厉王弭谤》),“谤”就是公开指责厉王的过失,在这里,“谤”没有贬义色彩。不过,“谤”有时也用作贬义词,即指诽谤,恶意地攻击别人。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此处的“谤”就是指毁谤。

讥:也是指责别人的过失,但与“诽”“谤”的意义稍有差别。“谤”是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诽”仅仅是指指责别人的过失;而“讥”则是微言讽刺。如“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说:意思是劝说,说服。如“触龙说赵太后”和“庄辛说楚襄王”。;疏

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下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著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论积贮疏》(贾谊)等。;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877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