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滥竽充数》.docxVIP

小学文言文:《滥竽充数》.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文言文:《滥竽充数》

小学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小学文言文:《滥竽充数》

小学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滥竽充数

先秦:韩非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肯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恳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快乐,拿数百人的粮食供给他。齐宣王去世了,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爱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解释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挖苦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示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知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使:让。

小学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必:肯定,必需,总是。

南郭:复姓。

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请:恳求,要求。

为:给,替。

说:通“悦”,对......感到快乐。

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粮食供给他。廪:粮食。食:供给。

以:用,拿。

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或遂。

好∶喜爱,喜悦,此处是喜爱。

逃:逃跑。

立:继承王位。

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爱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擅长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爱喧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武,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的喜爱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小学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个赚钱的好时机,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摇摆,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快乐,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摆身体他也摇摆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爱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公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番来吹竽给他观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行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整理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胜利,的方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事,才能抵抗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启发

小学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人物点评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事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这个寓言比方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始终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当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南郭先生也有许多的优点:能够毛逐自荐,主动请缨;能够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乐队中混迹,而不被识破;能够一眼看透齐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后主动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齐宣王:不知道他是如何选择举皇家吹竽乐队的成员的,该制度导致了让一点不会自己专业的人都可以在从事专业工作,不是他无能就是其四周的治理乐队的人有问题,可以推论行贿/受贿古以有之;自己不懂音乐还装风雅,连一个不会竽的人都看不出,莫非不是滥竽充数吗?凭空养三百吹竽的人,以满意个人的喜好,铺张纳税人的钱,视百姓如粪土古以有之。

齐湣王:子承父业,连喜好都继承了,但带来了改革,一代天子一代臣

文档评论(0)

孙二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文档领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