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课程总结农业类学校大学生你懂的总结.ppt

动物生理学课程总结农业类学校大学生你懂的总结.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划分:;神经系统的根本功能

1.感觉功能

2.效应功能

3.信息整合功能

4.信息储存功能;神经系统;根据功能或在反射弧中的位置分:;2.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⑴胞体:接受、整合信息部位

⑵树突:接受、传导信息部位

⑶轴突始段:产生神经冲动〔动作电位〕部位

⑷N纤维:传导动作电位部位

⑸末稍:释放递质部位;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一般特征

(1).生理完整性

(2).绝缘性

(3).双向性

(4).相对不疲劳性

(5).不衰减性;2.神经纤维的分类和传导速度;*影响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的因素

〔1〕纤维的直径

V直径大V直径小,与内阻有关

〔2〕髓鞘

V有V无,跳跃式传导

〔3〕温度:

V温度高V温度低

如低温麻醉(神经传导阻滞);3.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4.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第二节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突触:神经元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

(一)突触的分类及其根本结构

1.突触的分类

轴突—树突突触

根据接触部位分为轴突—胞体突触

轴突—轴突突触

树突—树突突触;2.突触的结构

〔1〕化学性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小体

突触间隙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传递过程:电-化学-电的过程。;〔2〕电突触

结构根底:前膜与后膜间呈缝隙连接。

前膜上有微孔,此部位电阻抗较低,允许带电离子通过,且电阻低。

传递过程:电-电(AP以局部电流方式)。

;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突触传递。;A;(三).突触传递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总和作用

空间总和:许多传入纤维的神经冲动同时传至同一神经元。

时间总和:同一突触前末梢连续传来一系列冲动。

〔3〕突触延搁

突触的传递需要较长的时间,称为突触延搁;〔4〕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A.对缺氧特别敏感

急性短时缺氧会使神经元失去兴奋性,长期缺氧导致神经元死亡。

B.对血液酸碱度变化也极为敏感

碱中毒诱发惊厥;酸中毒引起昏迷。

〔5〕兴奋节律性的改???

〔6〕突触的可塑性

突触的可塑性是指突触传递的功能可发生较长时程的增强或减弱。这些改变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活动中,尤其是脑的学习和记忆等高级功能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突触传递的信息物质和信息接受机制

---神经递质和受体;(二)受体;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胆碱能纤维:在外周神经系统,但凡末梢能够释放Ach的神经纤维。

包括:

①全部植物性神经节前纤维

②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血管舒张〕

④全部躯体运动神经纤维末梢

胆碱能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以Ach作为递质的神经元。;胆碱能受体:以Ach为配体的受体。

分类:

〔1〕毒蕈碱受体〔M受体〕

分布:

①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

②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血管〕平滑肌膜上

效应:毒蕈碱样作用

如心脏活动的抑制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胃肠平滑肌收缩

消化腺分泌增加

汗腺分泌增加

骨骼肌血管舒张等

M受体的阻断剂:阿托品;〔2〕烟碱受体〔N受体〕

N受体又分为N1型、N2型

分布:

①N1受体〔神经元型N受体〕:交感、副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的

突触后膜

②N2受体〔肌肉型N受体〕: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终板膜

效应:烟碱样作用

导致节后神经元和骨骼肌兴奋

N受体的阻断剂:筒箭毒碱

N1受体的阻断剂:六烃季铵

N2受体的阻断剂:十烃季铵;;

①与α-受体结合后产生兴奋为主的效应,但也有抑制效应〔如小肠平滑肌舒张〕

②与β-受体结合后产生抑制效应,却使心肌兴奋。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二、感觉传导通路;〔二〕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

1、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点:点对点的投射

功能:产生特定感觉

2、非特异投射系统

特点: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