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精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VIP

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精品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过集中阅读古代散文佳作,体会古人的情感、思想和人生感悟,把握文章承载的文化观念,从中受到陶冶,汲取智慧,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结合体验与思考,进行对比与联系,集中研习古代散文,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古代散文的体裁特点、艺术手法和多样风格,并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抒情言志——单元课文构成(比对和联系是重要的方法。);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文心雕龙·原道》

文所以载道也。

——周敦颐《通书·文辞》

夫君子之儒,必有其道,有其道必有其文。道不及文则德胜,文不及道则气衰。

——柳冕《答荆南裴尚书论文书》;【活动任务一】探究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活动任务一】探究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用文字简要阐析示例一:标举孝道,情真意切

李密对祖母的孝心是真诚的,孝行是实际的。“孝”是中国人特别重视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成为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标准,一句“不孝”的评价,即使在今天也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难以承受的。《项脊轩志》则以表现对亲人的深厚感情为主。所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中庸》),中国文化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家庭本位,重视家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只是其中最有代表性、带有较强强制性的人伦要求罢了。在这两篇文章中,无论是李密自陈“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还是归有光念念不忘“项脊”轩名,感叹“诸父异爨”,都能看到对家庭、家族的重视。可以说,这两篇文章体现的主要是伦理性、社会性的“道”。;用文字简要阐析示例二:对生命的沉思是永恒的话题

《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则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生命的沉思,是哲理性的“道”。随着“人的觉醒”和“文学的觉醒”,对人生命本身的思考在魏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的,魏晋时期“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一个时代”(《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兰亭集序》直面人生苦短、终有尽时这个令人无比痛苦的事实,对及时行乐、聊以忘忧和等同生死、齐一寿夭都表示了否定。《归去来兮辞并序》在远离尘俗和喜归自然的对比中,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真正价值的觉解,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无论在哪个民族、哪种文化,对生命的沉思都是永恒的话题,而魏晋时期的这种思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隐逸之风并行而起,关系密切。或者说,动荡的时代和多难的人生共同促成了知识分子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着意保护。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的“绪论”中曾概括中国文化的十四个特征,家庭本位、“孝”道至重、隐逸为高均在其列。这三点至今仍是中国文化中极具辨识度的特征。

;用文字简要阐析

示例三:从民生到吏治

《种树郭橐驼传》围绕着“养树之术”和“养人之术”的类比展开,表现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治术的思考。关注民生疾苦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从孔子发端,至今不断。而柳宗元主张的为政要务本、清静,不要政令频出、扰民妨民,既是对当时吏治的批评,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某种总结,这里就包括了“与民休息”的文景之治等在内。本文的“道”是针对现实政治的,其中对政府主动作为和人民自主作为关系的冷思考,与当下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的思考颇有相通之处。

;用文字简要阐析

示例四:从“治世之道”到相对抽象的“致知之道”

《石钟山记》表现出苏轼的质疑精神,也体现了他一贯的重视直接认识,不满足于间接认识的思想,属于认识论方面的“道”。在强调“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张载《正蒙·大心》)的时代,苏轼这种重视直接经验的认识论往往被视为他“所学不纯”的证据,但在今天看来,这种求实的认识论是非常可贵的,带有现代科学的精神。何况苏轼还关注到了认识和表达之间的关系(“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经验与常识之间的关系(“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过渡】

古代散文结构一般都有三个层次:

一是文体结构,二是思想内容结构,三是艺术形式结构。

——倪其心《怎样分析古代散文》;用文字简要阐析

如:《归去来兮辞(并序)》,虽然被誉为“不见有斧凿痕”(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李格非评语),但全文由“归程”写起,历“归舍”“归园”“归田”,结于“归尽”,章法严密。

文档评论(0)

新知汇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打造原创精品,用真诚服务每位需求者。让您省时、省心、省力,让时间更有价值。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