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检测.docxVIP

广东省汕头市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检测.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9

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与历史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两种文化形态,两者有着紧密联系。从文学与历史的关联处来考察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二者之间自不待言的相通之处是叙事性。中国古代就特别重视历史的叙事功能。唐代的刘知几说:“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美国学者海登·怀特更认为历史叙事具有意义建构作用,历史学家依据某种叙事秩序对过去的事务进行了编排,使之呈现为当下的样子,“历史叙事不仅是有关历史事务和进程的模型,而且也是一些隐喻陈述,因而昭示了历史进程与故事类型之间的相像关系,我们习惯上就是用这些故事类型来给予我们的生活事务以文化意义的”

历史与文学相通处之二是想象性与情感性。培根较早意识到想象对于历史是必不行少的,“编年史的作者编撰校长历史阶段的著作时,必定面临很多空白之处,他只能利用自己的才智和揣测来填充这些空白”。这里所说的“揣测”就是想象。我国古人也认为历史须要合理的想象。例如《左传》中“晋灵公不君”中鈕麑自尽前的自白,清人纪昀通过申苍岭之口说:“度槐下之词,浑良夫梦中之噪,谁闻之欤?”说起历史的情感性,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司马迁《史记》中对屈原和李广父子的描写去感受作者写作时倾注的无限怜悯。以至于怀特认为历史也是诗性的行为,一种想象性的文学活动,“本质上尤其是语言学的”,因为历史学家总得突出一些事务而贬低另外一些事务,描述特征,变更视角,转换叙事策略等。

但是怀特无疑夸大了历史的文学性。历史终究以记述事务为主,叙事技巧与想象在历史编纂学中还是处于比较低的位置。而情感性在历史写作中的作用更是有较大的争议。如,有人认为司马迁本人遭遇过宫刑,所以他对历史上同样受过冤屈的人如屈原或李广父子等投射了过多的怜悯,对他们进行了拔高和美化。这里不去辨析上述争议的是非曲直,但至少说明叙事性、想象性与情感性对于文学来说是整体的、必备的,而对于历史来说则相对是次要的、附属的,也就是说,历史通常只具有低度文学性。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历史的对象是实在的,文学的对象是虚拟的。历史终归还“有一个独立于历史学家的历史实在,它作为客观给定物,过去和现在的全部历史学家,尽管观点不同,都可以探讨它”。这个实在是可公度的,全部历史阐释可以进行有意义的比较、指责和推断。文学则是虚拟的世界,没有这个实在可以比较、指责和推断。可以说,历史是以实在为依据的建构,文学则是以虚拟为基础的创建。用金圣叹的话说,前者是“以文运事”,后者是“因文生事”。

(节选自汪正龙《重审文学的历史维度——兼论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材料二:

后现代历史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就是“把历史看成语言的虚构、一种叙事散文体的论述”。怀特说“史皆文也”,连“历史”也瓦解了,历史成了文学,也不是真实的了。说实在话,我并不认同后现代历史学对真实存在的“过去”和书写出来的“历史”的漠视和瓦解。对于后现代史学,我们须要问几个问题。

首先,历史学是否承认那个“过去”始终在制约着历史叙述的边界,是否承认那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始终在限制着历史的书写?我们不能把这个隐隐的制约力一概抹杀,总不能面对着巨大的殷墟遗迹,说它只不过是一个叙述吧。特殊是当我们做历史叙述时,过去存在的遗迹、文献、传闻、故事等等,始终制约着我们不要胡言乱语。所以,我们要质疑后现代历史学,是否承认一个曾经存在的过去,终归是在制约着和规定着历史叙述的边界,假如是这样,那么历史就不行能是文学式的“散文”。

其次,是否承认不同的“叙述”只是各个不同视野的历史视察。尽管后现代特别深刻地揭露出叙述和书写的意义,但它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种叙述和书写,只是代表了个人,只是某一个片断、某一个角度,它原来并不应当把这种叙述和书写放大,当做普遍性的东西。你看,后现代历史学在进行自己的叙述时,它也希望别人承认它是“历史”。这就有冲突了,因为,你在强调历史只是一种叙述和书写的时候,应当承认它只是个人视野中的历史,不能宣称自己已经叙述了历史,甚至叙述了真正正确的历史,也不能强迫别人听从这种叙述。

再次,接下来要追问后现代历史学的就是,它是否承认自己的历史书写也是一种权力,也是隐含了权力的话语,隐含了某种意识形态的书写。而且须要追问,是否承认在某个阶段,权力话语下的叙事,是有意义和必要的。比如安德森,他说国家只不过是“想象的共同体”,但这个想象共同体一旦存在,它在某一个历史阶段是否就具有了正值性与必要性?

(节选自葛兆光《历史是虚构作品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并非是完全隔离的,而是有着诸多的关联之处,但不能过度夸大历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7****01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