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第3课时)-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第3课时)-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课题

四季和五带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这两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材只做了简单介绍。教材在本节安排了题为“东方智慧—指导农事的二十四节气”的“自学窗”,供学生自学,主要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提供科学认知的思路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古人在科学知识相对贫乏、技术水平较为低下的时代,能通过观察星空确定二十四节气并用以指导农事,这是科学认知和科学探索的一个范例。其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制度及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闪耀着东方智慧。其三,培养人地协调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运动不仅影响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还深刻地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对这两种现象认识程度比较高,但是对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没有系统学习过。学生前面学习的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部分难度较大,学习的状态已经处于衰落期,本课时的难度较低,通过设计“二十四节气”“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等学生认识的素材作为教学情境,可以恢复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注意力已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学习目标确定

1.结合材料,分析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时空分布规律。

2.举例说明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培养人地协调的思想。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难点:地球运动导致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时空分布,是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依据。

5.学习条件支持

2000多年前,人们经过长久的观察和实践,发现季节的变化与太阳在星空背景中的位置密切相关,后将农事与太阳位置相联系,形成了“二十四节气”。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里用“江北枳”和“江南橘”因气候而变异的事实,确立了以长江为地理分界线的南北气候分界新概念。

江苏淮安是我国南北地理气候差异典型的地区之一,2009年经国家测绘局批准,淮安市人民政府在古淮河上专门设立了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

6.学习活动设计

过程

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引领性问题)

学生任务或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

环节一

环节二

情境:我国古人很早就对四季更替和我国南北差异有了观察和认识。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经过长久的观察和实践,发现季节的变化与太阳在星空背景中的位置密切相关,后将农事与太阳位置相联系,形成了“二十四节气”,沿用至今并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淮南子》里用“江北枳”和“江南橘”因气候而变异的事实,确立了以长江为地理分界线的南北气候分界新概念。

教师: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时空分布有什么关系呢?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

资料1:在地球上看来,太阳在星空背景中通过黄道一周是360°,把春分点定为0°,按地球公转的方向,每隔15°定为一个节气,共有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所确定的一年,与回归年的长短基本一致;每个节气在后来公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

总结

1.四季更替(天文意义)

四季:太阳辐射在一年中有规律地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

春秋季节为过渡季节。

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最显著,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2.四季更替(气候意义)

“二十四节气”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的变化规律。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基本情况和《淮南子》对我国南北差异的描写,引发思考。

活动一:探究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一年内的变化主要受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时间的影响。

(1)读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说明北半球的昼长时间和太阳高度大小的特征。

(2)读冬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说明北半球的昼长时间和太阳高度大小的特征。

(3)比较北半球夏至日与冬至日昼长时间和太阳高度大小的关系。思考产生差异的原因。

1.利用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设置问题,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地理实践能力)

2.为学生提供中国古代人类对天文的观测与认识,激发学生的科学观念,增强传统文化教育。(核心价值观)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结合课本的正文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太阳辐射在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