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巧于优化,短教功在“选点”》 论文.docx

《长文巧于优化,短教功在“选点”》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6

长文巧于优化,短教功在“选点”

———“教学做合一”思想下长文短教的策略探究

【摘要】面对长课文,可以选取课文的关键点、追问点认识长文的价值,树立整体教学观;选取审美点、问题点、整合点精准设置目标,达到透彻理解;选取比读点、延伸点一课一得,促进迁移运用。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影响下,本研究旨在为教师聚焦长文、提取关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选点突破;长文短教;教学做合一;素养提升

长文,即长课文,显著的特点就是字数多、篇幅长、内容丰富。一般情况下低中高学段,分别超过500字、800字、1000字的课文,都属于长文的范畴。笔者以此为依据,统计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不同学段共编排长文79篇。长文数量螺旋上升,涵盖童话、记叙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历史故事、说明文等多种文体。面对长文,学生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策略的运用有偏差,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证明,“长文短教”是长课文教学应秉持的教学理念。

“选点突破”是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疑难处、知识内容丰厚处、手法巧妙处、意义隐含处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品读教学,以达到透彻理解课文某一方面特点的教学手法。于漪.语文教育微思考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教学[

于漪.语文教育微思考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教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22

一、从点切入,反思长文价值——识得庐山真面目

(一)从“关键点”切入,关注学生,增强整体教学观

关键点是“切入口”,选择好恰当的“点”后,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进行发散,从而勾联起整篇课文,最终实现整体感悟、全面提升多向思维能力。例如四上26课《西门豹治邺》,张老师选择的关键点是“智慧”二字。从“智慧”出发,聚焦重点,感受西门豹人物品质。教师引导学生按步骤梳理感受“智慧”,为复述做铺垫。张老师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

学习10-14节,西门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完成表格。

2.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并交流。

在充分交流后,学生终于明白了西门豹的“智慧”在于将计就计,彻底破除迷信。为此,张老师围绕“智慧”,提取复述方法,又设计了如下活动:

小组合作:借助表格,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经过讲一讲。

最后,师生一起讨论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法以学生的学法为基础,教师真正地做到了关注学生。学生在简要复述的过程中“举一反三”,从而深入学会了复述历史故事的方法。

(二)从“追问点”切入,依学导教,突破教学重难点

“追问点”是有针对性地对已知回答进行“再度提问”。深度学习的课堂与及时的追问是分不开的。教师从“追问点”切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力。再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关于提问策略的长文,如何让学生阅读时做到积极动脑、敢于提问?姬老师在学生简要说故事情节后,适时点拨:

师:一个豆荚变黄了,裂开了,五粒豆子被小男孩当子弹射了出去。它们都去了哪里?

(学生踊跃说出五粒豆的结果)

学生1又不禁追问:五粒豆的命运如何呢?

学生2:谁才是最了不起的那一颗?

学生3:小女孩的病为什么就慢慢好了呢?

学生4:为什么青苔包裹的豌豆长得很好?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陶行知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J].中华火焰文选(教师版),1998:33-36

二、因点生长,精准设置目标——看似无意却有意

长文短教中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可以高效的简化长文教学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长文的无限魅力,从而激发长文阅读兴趣。

(一)因“审美点”生长,立足生活,把准单元双主题

“审美点”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找准文章的“美”。如五上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童年往事”,要想体会作者萧红《祖父的园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赏读第十六段“审美点”描写。

1.“美”在一串排比。开头三句排比,写出花、鸟、虫的自由。节奏感强、韵律感美,读起来,特别欢快。

2.“美”在点明主旨。萧红笔下的一切事物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包括那时的作者都是自由的。“爱与自由”的主题统领了整篇文章。

3.“美”在句式反复。从倭瓜开始,作者更是将“美”的意义演绎到极致。“……愿意……就……”一唱三叹,回环复沓,把万物自由生长书写得淋漓尽致。这不就是对“自由”的最美诠释吗?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应当立足于生活,聚焦这些“审美点”,再回读前文,让孩子们自由的打开话匣子,讨论起自己生活中做的淘气事。这样,孩子们容易和萧红达成共情,从而感受她曾经在祖父呵护下的“自由自在”,进而理解作者抒发对童年往事的怀恋,对家乡和祖父的思念,对自由的强烈渴望,这就叫“借景抒情”。对文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