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小编整理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制取氧气的相关考点,供

大家参考。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1.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用催化剂mno2并加热氯酸钾,化学式为:2kclo3===(△,mno2)2kcl+3o2

3.双氧水(过氧化氢)在催化剂mno2(或红砖粉末,土豆,水泥,铁锈等)中,

生成o2和h2o,化学式为:2h2o2===(mno2)2h2o+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分为七步;

一查:即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方法是;将导管一端浸在水里,两手紧贴

试管外壁,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

手后,导管口处留有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二装:即盛装药品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小心地送到试管底,平铺在试管底

部.

三定:即用铁架台的铁夹固定试管通常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来确定试管

高度,再根

据试管的位置与导管的长度确定水槽的位置.用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四点:即点燃酒精灯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

然后用外焰对着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五收:即收集氧气当试管内均匀并连续产生气体时开始收集,收集满氧气

的集气瓶应

用玻璃片盖好,正放在桌面上

六移:即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移去酒精灯反之,试管

内温度会降低,气压减小,水就会沿导管倒流进试管而使试管炸裂.

七熄:即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以防引燃灯内酒精.

3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操作中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组装仪器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湿存水回流而炸裂试管.

高中化学必修一方程式总结:

2、发生装置内导管不宜伸人过长,以刚露出胶塞为宜,以使气体顺利导出.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要伸人集气瓶底部,以便使集气瓶中

空气排尽,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

4、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产生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因此时的氧气不

够纯;当均匀并连续产生气泡时开始收集.导气管伸人集气瓶中不宜过长.

当瓶口有气泡逸出时,证明集气瓶内氧气已收集满.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

满.

5、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防止

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不利于氧气导出或将高锰酸钾粉末带人集

气瓶,使收集到的氧气呈现紫红色.

6、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如果没有二氧化锰,可用氧化铁代替,也可用少

量高锰酸钾代替,但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的仍然是高锰酸钾

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

每天一起涨知识!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中考的必考点,而且所占比重很大。通常在选择题和实

验探究题中以多幅实验装置图的形式考查。涉及的知识点有:药品的选择,

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的选择、连接;气体的收集、检验、验满、干燥与除

杂,多功能能瓶的使用,装置的评价与改进等。

今天豆姐整理的是空气和氧气,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点以及测试题,

一定要认真看!(因格式问题,下标无法显示,O2即氧气,请同学们知悉)

空气与氧气

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

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

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

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2.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原理

4.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

(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铁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

在空气中不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6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