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知识的整合与拓展.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碎片化知识的整合与拓展

作者:庄育兰

来源:《求知导刊》2020年第35期

摘要:文章对九年级教材中“铜及其化合物”的碎片化内容进行整合与拓展,在复习铜、氧

化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铜的基础上,学习碱式碳酸铜。从宏观、微观、定性、定量、实验、模

型等角度了解碱式碳酸铜,最后形成比较完整的“铜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

关键词:铜及其化合物;碱式碳酸铜;价类关系图;化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5-0087-02

一、内容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有很多内容涉及铜及其化合物,但是零星散落在教材的各个角

落。例如,绪言中提到“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第一

单元课题1中引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时,进行的实验之一就是研磨硫酸铜晶体以及硫

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第二单元课题3中也提到“硫酸铜溶液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

作用”。第五单元课题1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之一就是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第六单

元课题1在讲述碳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且详细阐述了该反应中失氧

和得氧的变化。第八单元中讲到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铜的金

屬活动性顺序以及铜和氧气的反应、铁和硫酸铜的反应、铜和硝酸银的反应。第八单元中课后

习题也介绍了“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800℃,得到

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

纵观《化学》上下册,铜及其化合物不仅是很好的教学素材,也是生活中很常见、很重要

的物质,因此,笔者尝试将这些碎片化知识有机整合与适当拓展,期望能在丰富化学课堂的同

时,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教学过程

笔者用一系列图片引入铜元素,然后请学生将最常见的四种含铜物质——铜、氧化铜、硫

酸铜、氢氧化铜的化学式填在价类关系图(如图1)的相应位置,并用箭头标出相互转化关

系。完成价类关系图后,请学生按照所给试剂和实验仪器完成几个转化实验。

完成上述网络式的知识回顾后,接下来进行新物质——碱式碳酸铜的学习。首先展示碱式

碳酸铜的资料卡片,请学生将碱式碳酸铜填写到价类关系图上,并标出转化关系。该教学设计

的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复习前面含铜物质的性质的同时,展开新的含铜物质的学习。

其次,笔者通过数字化实验探究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请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产物,书

写化学方程式,并完善价类关系图。再次,根据生活常识引导学生思考碱式碳酸铜如何转化成

硫酸铜,并且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最后,对碱式碳酸铜定量分析,判断碱式碳酸铜的化学

式,并且在解决该问题后,归纳化学式的测定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宏微结合的解题模型。

三、教学思考

人教版初中化学每个单元的知识都承载着建立化学基本观念的功能,教师应充分挖掘知识

背后隐藏的更有价值的观念。在中考复习时,教师更应超越具体的单元知识,以化学基本观念

的视角统领复习内容[1]。

培养学生的变化观1.

贯穿本节复习课的一条主线是铜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和转化图。从课前空白的价类关

系图到一张比较完整的关系转化图(如图2),花费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这应该是学生收获

颇多的一节课。随着复习课内容的推进,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转化图,一点一点回顾旧知,领悟

新知,最后形成一张简单又丰富的铜及其化合物的关系转化图。在此过程中,既回顾了书本,

复习了已有知识,又学习了几种新物质——Cu2(OH)2CO3和Cu2O。这比常态复习课中“默

写化学方程式+习题讲解”的模式要更立体有趣。这样的复习形式学生听起来比较亲切,接受起

来比较自然,而且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因为世界上的物质都是

相互关联的,不是简单的“1+1=2,”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渗透这一点。

培养学生的2.微粒观

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已经能从离子角度认识中和反应等复分解反应。在笔者提问“如何将

Cu2(OH)2CO3转化成CuSO4”时,笔者启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思考Cu2(OH)2CO3的离子

组成,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导。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很快便理解上述转化的关键就是将OH-、

CO32-和H+反应,生成CO2和H2O,所以应该使Cu2(OH)2CO3和酸反应,并且为了生成

CuSO4,加入的酸必须是H2SO4。上述过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宏

文档评论(0)

tata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