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蓟_原创文档.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材大蓟

大蓟

拼音DàJì

别名马蓟(《范汪方》),虎蓟(陶弘景),刺蓟、山牛蒡

(《日华子本草》),鸡项草(《本草图经》),鸡脚刺(《滇南本

草》),野红花(《纲目》),茨芥(《本草述》),牛触嘴、鼓椎

(《医林纂要》),鸡姆刺(《质问本草,),恶鸡婆(《草木便

方》),大牛喳口、山萝卜(《贵州民间方药集》),猪姆刺、六月

霜、蚁姆刺(《福建民间草药》),牛口刺(《浙江中药手册》),

老虎喇(《广西中兽医药植》),刺萝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驴扎嘴、马刺刺(《山西中药志》),刺秸子,马刺草(《中药材手

册》),牛口舌、老虎刺、草鞋刺、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全草或根。全草于夏秋两季当花盛开讨采

割,除去老茎,晒干,以秋季采者为佳;根于8~10月采挖,除去泥

土、残茎,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宿根草本。茎高100~150厘米,直立,有纵条纹,

密被白软毛。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

分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斜刺,基部渐狭,

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被毛;茎生叶向上逐渐变小,形状与根生叶

相似,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头状花序,单生在枝端;柄短;

着生披针状叶片1~2;总苞球形,径15~20毫米,苞片6~7列,披

针形,在基部外面的较短,内面的较长,锐头,有刺,全缘;全部为

管状花,紫红色,两性,长约20毫米,先端5裂,裂片线形;雄蕊6,

花药相连呈管状,先端分离,基部左右各有一下垂尖尾;雌蕊1,子房

下位。瘦果扁椭圆形.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国大部分

地区均产。

性状①干燥全草,茎圆柱形,粗约4~10毫米,表面紫褐色或褐

色,有纵皱纹,密被灰白色丝状络毛;质松而脆;折断面黄白色,中

央有白色疏松的髓却。叶片多数脱落,残留的叶绿褐色或焦褐色,多

破碎皱缩,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质脆而易脱落。头状花序存留于枝

端,管状花多萎落不存,总苞枯黄色,表面微带紫黑色,白色羽毛状

冠毛外露。气微弱,味淡。以色灰绿、无杂质者为佳。

②干燥块根呈长圆锥形,或微弯曲,表面黑褐色,具细密的纵纹,

有时有屈曲的纵槽;顶端和根茎相连部分带纤维性,末端细瘦部分通

常切除,长6~10厘米,直径5~15毫米。质稍硬而脆,折断面较整

齐,黄白色,略带颗粒状。以粗壮、无须根、芦头者为佳。

炮制大蓟:拣去杂质,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大蓟炭:

取净大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存性,过铁丝筛,喷洒清水,

取出晒干。

《本草通玄》:酒洗或童便拌,微炒。

性味甘,凉。

①《别录》:根,味甘,温。

②《药性论》:味苦,平。

③《日华子本萃》:叶,凉。

④《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气寒,无毒。

归经入肝、脾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脾、肾三经。

②《本草新编》:入肺、脾二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痈肿。治吐血,衄血,尿血,血

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

①《别录》:根,主养精保血。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

衄。

②《药性论》:根,止崩中血下。

③《唐本草》:根,疗痈肿。

④《日华子本草》:叶,治肠痈,腹藏瘀血,血运扑损,可生研,

酒并小便任服;恶疮疥癣,盐研窨敷。

⑤《滇南本草》:消瘀血,生新血,止吐血、鼻血。治小儿尿血,

妇人红崩下血,生补诸经之血,消疮毒,散瘰疬结核,疮痈久不收口

者,生肌排脓。

⑥《玉楸药解》:治金疮。

⑦《医林纂要》:坚肾水,去血热,泄逆气。治肠风,肠痈。

⑧《福建民间草药》:凉血止血,消炎退肿。治肺热咳血,热结

血淋,疔疖疮癌,漆疮,汤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注意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①《品汇精要》:忌犯铁器。

②《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

证。

复方①治心热吐血、口干: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服一小

盏,频服。(《圣惠方》)

②治吐血衄血,崩

文档评论(0)

LLFF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