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1921——1927)
一、文学研究会:——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成立时间:1921年1月
成立地点:北京
主要成员: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冰心、
许地山、王统照、庐隐、老舍等
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等
二、简评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的提倡及其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1、文学研究会是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在其《宣言》中,提出三点:
一是联络感情;二是增进知识;三是建立著作工会的基础。第三点中说到:“将文艺当作高
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进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
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2、强调真精神与写实主义,文学是人生的反映,文学要反映时代,表现社会生活。“实
地观察”、“客观描写”。
3、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主流
地位的文学思潮。
三、创造社
成立时间:1921年
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冯乃超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等
四、简评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和浪漫主义倾向及其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1、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
的作用。
2、属于富有反抗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3、浪漫主义文学在青年中产生很大反响,对当时和以后的新文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创造社作家翻译了许多外国浪漫主义文学名著,和文学研究会成为我国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双
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形成新文学的一股强大文学思潮。创造社是我国最早
介绍和尝试现代主义创作的新文学社团。后期创造社,还积极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五卅”以后为创造社后期,倡导革命文学。
五、新月社:
成立时间:1923年
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胡适、陈西滢、梁实秋等
主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月刊
新月诗派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陈梦家等
新月派小说家:沈从文、凌叔华等
六、简评新月派关于新格律诗的提倡对新诗发展的作用:
对提高新诗艺术性和新诗形式的探索,有积极意义。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对纠正新
诗发展的这种偏向和提高新诗艺术性是有积极作用的,是对新诗形式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七、语丝社:
成立时间:1924年
主要成员: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冯文炳(废名)、孙伏园等
主要刊物:《语丝》周刊
八、简评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
1、《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
2、《语丝》撰稿人虽多,但固定的投稿者只五六人,又以鲁迅、周作人为最多。鲁迅、
周作人、林语堂都是现代散文大家,他们拓展了散文的文体,既各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又以
“任意而谈,无所顾及”的基本特色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繁荣了新文学的散文
创作,对现代散文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九、以下社团的主要特点:
1、未名社:着重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成员:鲁迅、韦素园、台静农)
2、莽原社:与《语丝》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成员:鲁迅、
高长虹)
3、浅草社:致力于创作(陈翔鹤、冯至)
4、沉钟社:致力于创作(陈翔鹤、冯至)
5、弥洒社:强调艺术无目的论和灵感作用(胡山源)
6、狂飚社:“虚无的反抗”(高长虹)
7、湖畔诗社:“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
十、辛亥革命前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留日学生组成)
1、改编《黑奴吁天录》
十一、新剧(文明戏)从繁荣到衰落的原因:
1、新剧商品化,内容庸俗低劣,迎合小市民趣味
2、演出的都是幕表戏,即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没有完整的剧本,由演员上台随意发
挥,这使话剧艺术和演技很难提高。
十二、文学革命批判堕落的文明戏,提出了“爱美的”口号(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
为目的)
十三、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二阶段:
1、民众戏剧社
2、上海戏剧协社
3、南国社
十四、南国社: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