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改进 论文.docx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改进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改进

摘要:人教版高一生物课本中有关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探究实验,建议使用淀粉、淀粉酶、碘液来探究,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淀粉与碘液的结合受温度影响,超过一定温度时,淀粉与碘液无法结合形成蓝色包合物,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探究可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淀粉碘液颜色温度改进

引言:“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一节中的探究实验,该实验使用的材料是2%的新配制淀粉酶溶液,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碘液与淀粉反应灵敏,快速出现颜色变化,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底物浓度,这是目前在课本中和各种高考题模拟题中鉴定淀粉含量的最常用方法,但由于淀粉与碘液反应的颜色变化本身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该实验设计存在不妥之处,以下对这一实验存在不足的原因进行说明,并提出可能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淀粉遇碘变色的机理

1.经X射线衍射分析,直链淀粉的二级结构呈左手螺旋状,每圈螺旋含6个残基,螺距0.8nm,直径1.4nm,螺旋结构十分稳定。直链淀粉在

水溶液中很可能以无规则卷曲形式

存在。当加入碘液后,碘分子正好

嵌入螺旋中心空道,通过朝向圈内

的羟基和碘作用形成深蓝色淀粉

碘包合物,这种包合物中的长串碘分子能均匀地吸收除蓝光以外的其他可见光,所以呈现蓝色。但是,同样螺旋卷曲的支链淀粉分子,由于每个支链的平均长度较短,其螺旋大约有25~30个葡萄糖残基,因此分子中每段螺旋的圈数较少,螺旋中的短串碘分子比直链中的长串碘分子吸收波长更短的光,因此,支链淀粉遇碘呈现紫色或紫红色。

二.影响淀粉与碘反应显色的因素

1.天然淀粉一般有两种成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纯的直链淀粉仅少量溶于热水,支链淀粉易溶于水,多数淀粉所含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约为1:4,配制淀粉溶液时,支链淀粉是直链淀粉的保护胶体。其中,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色或紫红色,由于淀粉-碘的蓝色色泽深厚掩盖了紫红色,所以人们常常以为淀粉遇碘变蓝。

2.在高温状态下,无论是直链淀粉还是支链淀粉,热运动都会使它们的螺旋卷曲舒展开,使淀粉和碘分子不能维持之前的成串状态,作用的显色现象消失,冷却后显色现象可恢复,所以想在高温下滴加碘液观看到颜色变化以及对比深浅是不太准确的。

3.实验中所用碘液并非由碘单质配制形成的碘水或碘酒,实则为KI溶液与I2的混合液。碘在水中溶解度较低,且碘容易升华,从45℃左右即开始升华,到77℃时,碘升华完毕,通常温度越高,碘升华越快,在实验中添加KI可以降低I的挥发,同时可以提高I的溶解度,但由于I与I反应生成I,对蓝色222的呈现有一定的影响,可导致蓝色减退。

三.实验验证

实验一:

1.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实验基本过程:按照高中生物实验教材提供的方案,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碘液,分别设置了20℃,40,60℃,80℃,100℃进行探究,在每个设定温度下,取5ml的淀粉溶液,0.5ml℃的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分钟后混合,振荡后继续保温1分钟,加1滴的稀碘液,振荡,观察颜色。

3.实验结果:

(1).20℃,40℃下,反应后碘液,出现蓝色,其中40℃下,蓝色较浅

(2).60℃下,反应后加碘液,无蓝色出现

(3).80℃与100℃下,反应后,刚加碘液,出现蓝色,振荡后蓝色消失

3.实验说明与分析:

(1).本实验用的是南宁庞博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α-淀粉酶,酶活性为/1000u/g,酶活性较强,所以笔者在该实验操作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了淀粉的用量,同时降低了酶的用量以及反应时间,该实验没有使用唾液淀粉酶,因为唾液淀粉酶在配制溶液时,浓度难以把控,同时每个个体口腔中的杂质对实验也会有影响。

根据实验探究,以及该淀粉酶产品说明,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左右,在100℃左右酶基本已经变性失活,所以在100℃时,加碘液后应出现较深的蓝色,但实际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矛盾

(2).按照碘液的配制标准,滴加在淀粉中后颜色过深,肉眼看接近黑色,所以笔者在这个实验探究中,对标准碘液进行了稀释(稀释倍数为2倍),滴加在淀粉溶液中,颜色为蓝色。(标准碘液的物质量浓度为0.1mol/L,具体配制方法是:称取13g碘和35g碘化钾,溶于100mL水中,稀释至1000mL,摇匀,储存于棕色瓶中)

(3).80℃、100℃下,反应后滴加碘液,虽然没有出现蓝色,但碘液刚滴进去出现了蓝色,振荡后蓝色消失,说明在这两个温度下,反应后有淀粉剩余,但淀粉与碘在高温下无法结合。

实验二:

1.实验目的:探究淀粉与碘结合形成包合物的热稳定性

2.实验过程:取5ml的淀粉,1滴的碘液,混合后,放在不同的温度下每隔1分钟观察蓝色的变化

3.实验结果:

(1).20℃、40℃时,蓝色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