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品安全.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院用药安全的管理;医院用药的特点;提 纲;消毒药品管理要点;消毒药品管理要点;注射给药管理要点;为达到治疗目的,常将多种药物联用,但并非所有在治疗上有协同作用的便无配伍禁忌。如避免多次穿刺或注射,护理人员常将数种药物混合注射,这种做法,原则上不提倡,因为药物间的酸碱度可存

在理化配伍禁忌,如青霉素在pH值6.5时,效力最好,若pH值为3.5或8.5时,即快速分解失效,且过敏物

质增加;各种药物的pH值相差悬殊,如四环素为2.5,碳酸氢钠为7.3,氨茶碱为8.75,硫喷妥钠为10.45,混合后会改变药物的pH值,使药物折出、分解、失效,在有协同作用的药物之间也常常不能配伍,分

开给药也应间隔一定时间,除此外饱和溶液如无环鸟苷、甘露醇输液应禁止加入其它药物。;例1:青霉素水溶液pH 6-6.5时较稳定pH>8或<5,则迅速水解

青霉素G钠+10%葡萄糖注射液放置2h,效价降低50%

例2:青霉素G钠+Vc注射液→青霉素降解加速原因:Vc注射液中加有焦亚硫酸钠

例3:青霉素G钠+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迅速水解原因: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中含有乙醇

例4:青霉素G钠+普鲁卡因(异丙嗪、氯丙嗪)→发生复分解反应而沉淀

提示:青霉素静脉给药时,应选择合适溶媒,单独输液,现配现用;皮质激素类+中性或偏碱性的注射液→沉淀

浓kcl、谷氨酸钠、氨茶碱

Vc+氨茶碱→分解反应

提示:当多种药物混合配伍使用时,必须注意配伍禁忌。;并非所有的药物均可用注射用水来稀释。如头孢拉啶,其制剂在出厂前已加入碳酸钠为稳定剂者,只能用注射用水溶解,而未加者却不可用注射用水,必须用专用溶媒稀释。各种药物都有其各自的性质,有的药品在包装盒中即附其所需溶媒,则应使用所附溶媒,不可擅自更换。如未附溶媒时,应依据药品说明书选择溶媒。;正确选用溶媒---2;正确选择输液器;正确选择给药途径

注射剂一般在包装盒上注有“供肌内注射”或“供肌内静脉注射”。只供肌内注射的药品不可作静脉注射。这不仅有药物纯度问题,还因肌内注射剂中可能加入为减少疼痛而添加其它药物,故不可随便作静脉注射用。仅供静脉注射的制剂中,也有为适应较长时???静脉点滴而添加稳定剂或缓冲剂的,这些也不能作肌内注射,因此,绝不可“自作主张”任意“代用”而互替。;现配现用(青霉素G钠+10%G.S2h,效价降低50%)

输液中有异物、混浊不可使用注意配伍禁忌

选择合适的溶媒(溶媒用量及种类)不得用一种药物溶解另一种药物或用

一个针管同时抽吸两种药液

输液器徽粒控制;药物浓度过高

例1:乳酸红霉素+生理盐水→沉淀;引起不溶性微粒超标的原因:大输液—一般均合格

中药针剂、粉针—不溶性微粒难控制。杂质去除难、

输液混合后发生配伍变化,大

子析出

配液顺序不当导致微粒超标如:Vc、川芎嗪注射液

Vc、川芎嗪分别加入5%G、S中——合格

Vc+川芎嗪→5%G、S中 ——不合格;输液过程管理;作用剧烈药物防外漏;致坏死性的抗癌药物;致炎症性抗癌药物;致炎性的抗癌药物(轻度);血管外漏量和皮肤症状;漏出引起的皮肤症状;

局部皮下注射;对漏出部位进行局部注射;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细菌性热原>1μg/kg.h,即可发生热原反应

细菌内毒素检查为限量检查

多种合格药品相加→热原不合格

例1:某病区G、S500ml+0.5g甲硝唑+庆大霉素16万u→8例热原反应

检测结果:每种药单独检查内毒素合格混合液检查 内毒素不合格;例2:另有5例散在热原反应复试检查分析

结果

洁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模拟临床用药复配检查均不合格,但药物单独检查均合格

提示:热原合格的多种药品混合后,由于热原累加,患者可能发生热原反应,实际工作中应尽可能减少药物配伍使用。;例:309瓶加药输液检查结果,其中224瓶有肉眼可见异物,占72.15%。

例:26瓶散在输液反应残留液检验结果84.6%微粒超标,大多为肉眼可见的液体混浊及少量块状物,过滤,显微镜下观察多为纤维、白块、白点、胶塞、涤纶碎屑。

提示:在配制、使用输液时,应重视不溶性微粒超标而带来的危害。;输液器质量检查结果:

7个厂家7批次,4批不合格,微生物污染严重

采集42份样品,有菌生长占45.24%,贮存期↑,污染严重,6个月内污染率为14.3%,>6个月污染率76.2%

一次性注射器的灭菌合格率仅为59.3%

大部分厂家生产的一次性注射器澄明度不合格注射器和输液器的热原不合格引起集中输液反应

输液滤器较好的可截留≥10um的微粒甚至≥2um微粒,差的几乎不起作用

提示:输液器材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输液的质量,也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原因。;输液环境;疾病原因

√ 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等病情发展出现体温升高

√ 其它炎症发热性疾病或体虚、免

文档评论(0)

159****19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