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文学理论中平衡结构
一、前言
文学创作中的平衡与失衡是一种比较抽象和复杂的现象,前人少
有论及,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文献和资料也极其有限,其理论框架的构
建尤其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篇论文仅仅处于探
索阶段。
本文涉足这一文学理论领域,首先通过摘取一些特定的古诗词作
为分析案例,初步描述文学创作中平衡与失衡的一些基本特点,获得
一些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将文章引向纵深,在纷繁复杂的平衡与失
衡现象中着重摘选出五个方面作为典型代表,逐一进行论述。
具体而言,每个方面的论述过程为先对文学创作在该方面的平衡
与失衡现象做出定义,然后以相关案例作为佐证,从正反面分别对该
方面的平衡与失衡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释,并归纳出二者的关系。
最后指出平衡与失衡现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实际指导价值。
二、文学创作中平衡与失衡现象的定义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存在着一种可称之为“平衡”的现象。试读
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不同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
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种写景抒情诗,
也有别与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燕雪纷纷。莫
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类写景议论诗。
从字面上看,全诗皆写景:前两句写黄鹂鸣唱、白鹭飞翔,后两
句写窗含秋雪、门泊航船。但它们分属两类事物,是两幅图景,表面
上看并无直接关联,实际上却又和谐统一,形成了一种并驾齐驱而又
并行不悖的局面。
从所描绘的两幅图景来看,前者是生机灵动的,后者是恒稳静寂
的,这就在写景的韵致上既相互辉映又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和谐”
之感。
从诗人的观察视野分析,前一幅图景是纵目聚焦的近物特写,后
一幅是横向透视的远景散射,这使得景物在搭配与组合上既相反相成
又相辅相成。
或许正是由于以上的这些特点,使得这首诗在景物描写方面产生
了一种张力,并使得整首诗意韵丰赡、胸襟广阔。这里因为作者在景
物的选取上是对称的与多元的,在观察视野的转换上又是平稳的与和
谐的。
杜甫的这首《绝句》让我们对文学创作中的“平衡”现象有了一
种初步的感受,那就是:对称、多元、平稳、和谐。类似地,我们把
创作中具有对称性、多元性、平稳性、和谐性等特征的现象称之为文
学创作中的平衡现象。
同时,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也存在着一种可称之为“失衡”的现象,
试看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
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共计十个分句,其中前九个分句都表达了同一种感受,字
里行间奔腾出一种英雄气概,豪情壮志翻滚而出,本来就要煞尾,一
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最后一句更会将豪迈之气进行到底,这样似
乎更符合读者的正常感受与作者的写作习惯。然而,辛弃疾在该词的
最后一句出现了这么一个让人感到大煞风景、很不“和谐”甚至是“搅
局”的句子:“可怜白发生!”然后就戛然而止!再没有写“可怜白
发生”后的情形,却将前边那么多容量的豪情壮志击得粉碎,让其在
瞬间轰然倒塌。这样的结局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显然,这首词的最后一句的转折在前边九句里边是没有如何暗示
和征兆的,甚至可以说这样的转折是很突兀的,而转折后所造成的倾
斜的心理空白也没有再去填补。最后一句在突然转折后不仅在情节上
留下了空白,也与前面九句所描述的内容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在主
题上颠覆了前边所构建的思想,在感受上也转换了前边所营造的氛围,
体现出一种不和谐。然而,或许正是辛弃疾的这种非常规操作,这首
词才如此震撼人心、发人深思。所谓的“不对称”与“不和谐”在这
里恰恰成为一种与前边所述的平衡现象迥然有别的创作艺术。
从深层次看,这首词行文前后描写关联不大,上下叙述不相约束,
在前边接二连三的豪言壮语中有一种超重的感觉,而最后一个“剧情”
的句子又突然使人感到失重,这样导致前后句意的不对称,由于其不
对称性还导致了相对的单一性。
辛弃疾的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也让我们对文
学创作中的“失衡”现象有了一种初步的感受,那就是:不对称、单
一、不稳定。类似地,我们把创作中具
文档评论(0)